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61|回复: 2

评奖拿钱的时候为什么想不起临时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表示协会公章被冒用后,“中华脊梁”活动另一“主办方”——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守家也表示,有人冒充该研究会,伪造并发布了“中华脊梁”活动文件。活动承办方、北京国发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称,文件是一个临时工伪造的。(据《新京报》)

所谓“中华脊梁”评先活动,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商业化运作的、自导自演和自娱自乐的“消费性评奖”,报名参评者本为“沽名钓誉”,组织评选者本为牟利获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类评奖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其“真相”如何,怕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只不过被媒体曝光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了,有关方面就耐不住“批评”,纷纷站出来粉饰自证清白,同时推脱责任。

而“临时工伪造文件”,终归是一个拙劣的借口罢了——请问,评奖拿钱的时候咋就想不起临时工呢?之所以将“罪责”推给临时工而不是正式在编人员,主要目的就是唯恐承担责任。反正临时工属于“三无产品”,想要追责也无从下手,大抵的弦外之音就是如此:是临时工干的,你们又能奈我何?毫无疑问,这样的推辞根本无法服众——但话说回来了,能不能服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洗清自己的责任。只要这一次能蒙混过关,等舆论关注的声音消停了,下一步此类评选还是会继续换个名目粉墨登场,如果再被曝光,说不准又会冒出一个顶罪的临时工来。

“临时工”曾经是一个社会性的劳动者群体泛称,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式工”,象征着两种反差强烈的工薪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不止曾几何时,“临时工”竟然演化成了“替罪羊”和“挡箭牌”的代名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管打人了,问责时变成了临时工;警察执法犯法了,原来是临时工;醉驾公车发生车祸了,还是临时工……从上海大火灾中的“无证”临时工,到央视大火的临时“搬运工”,再到此次“中华脊梁”评选的临时“造假工”,神奇的临时工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

“都是临时工惹的祸”,首先在于责任的推诿,而这种推诿又几乎是零成本。临时工好处理,大不了开除了之,用来搪塞社会质疑,最合适不过、最顺手不过。遇事不能正视自身责任,这意味着相当低级的管理伦理,还意味着官本位意识的根深蒂固——没有临时工,还有普通工人、普通科员,总之承担责任的永远不可能是单位领导。同时隐喻着底层劳动者权利的弱势,不在于莫名其妙的成了替罪羊,而在于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被严重践踏和漠视。

泛滥成灾的“临时工顶罪风”,是一颗社会毒瘤,要想对此进行有效的救赎,必须要回头来拷问吊诡的问责机制:组织领导和“临时工”哪一个更适合承担责任?
发表于 2011-7-23 0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07: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理取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23:58 , Processed in 0.0346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