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16|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九 金元明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九 金元明清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建乐

   十九 金元明清

北宋末年女真①盛,汴都开封屡失陷。
靖康之耻在北国,宋室赵构迁江南②。      
金国统治百十载,蒙古兴起在草原。
横扫欧亚大陆地,建都北京国号元。
金元明清相接续,改朝换代多变迁。
政治中心渐北移,富庶地区趋江南。
中原饱经战乱苦,都城京畿变府县。
程震③祖居洛阳城,金朝监察御史官。
忠于职守惩腐恶,弹劾不避权贵面。
宣宗儿子封荆王,平章政事掌相权。
程震侄子程思廉,足智多谋人干练。
以民为本变通事,不管职位升与贬。
体恤百姓难与苦,元代清正务实官。
程震思廉葬程村④,程氏英灵伴青山
明朝清官蔺完植,抑强扶弱美名传。
份内份外理难事,不畏功高与强权。
上弹宦官和勋臣,下雪百姓黎民冤。
地方朝官都做过,“廉介君子”成美谈。
完植孙子蔺挺达⑤,御赐美名“老实官”。
理拒皇帝关怀意,不接妻小京城搬。
廉洁自律不贪赃,顺治亲授官名匾。
完植挺达蔺窑人⑥,告老还家誉乡间。
明末清初黄守才⑦,自学成才学识渊。
以船为业识水性,经验丰富挽狂澜。
以河为家知深浅,治理水患功劳建。
终身未仕封“王”位⑧,人称“河神”当神仙。
河洛地区留美名,沿岸人民常怀念。
黄大王庙九龙庙⑨,称王称神共纪念。
明末清初书画家,神笔王铎⑩名书坛。
融古通今采众长,师法唐宋追秦汉。
“鬼神役使其指臂,风雨发作于行间”。
收放自如参差状,长于布局笔雄健。
王铎盛名满东亚,石家庄村⑾有墓园。
清人武亿⑿性刚正,博山知县政清廉。
当世誉为强项令,得罪和珅被诬陷。
罢官潜心研学术,讲学修志业精湛。
金石学界尤突出,《清史》名列儒林传。
偃师自古京畿地,四塞险固米粮川。
中原逐鹿必经略,胜王败寇皆征战。     
水旱灾害加战乱,民不聊生缺人烟。
明初实行大迁民,移民来自洪洞县。
大槐树下老鸹窝,山西移民到中原。
至今古亳居住人,祖先多自洪洞县。
明清偃师修志多,突出弘治乾隆年。
弘治县志⒀为最早,知县魏津捐俸纂。
言简意赅记丰富,明晰扼要包罗全。
乾隆县志⒁价值高,县令毓倬亲修纂。
文献实物相对照,搜集资料胜往卷。
偃师历史有传承,古亳文明世代传。


注释:


①女真:辽朝、金朝、宋朝版图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是生活在我国北方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


②赵构: (1107-1187年)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即帝位。后迁都于临安(今杭州),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在位36年,被迫让位后病死,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③程震:(1180—1224)字威卿,金国东胜人(今内蒙托克托县)人,祖籍洛阳。曾授偃师主薄、尚书令史、南京警巡副使、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令等职,治绩为河南第一。后诏拜监察御史,他赴任后,能为民众鸣不平,不畏权贵,弹劾皇子荆王,皇帝切责荆王,于是权贵敛手。后为摄治书侍御史兼户部员外郎,调运京师粮食八万石赈徐邳灾区,深得百姓拥戴。但是荆王蓄意报复,收买程震部下徐璋等制造流言蜚语,状告程震,反被罢官。程震为官刚正清廉,又有才干,竟然蒙受不白之冤,于是忧愤成疾,正大元年病死,葬金昌府芝田县(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


④程村:村名,在今偃师市缑氏镇。


⑤蔺挺达:是蔺完植的孙子,字金芝,偃师山化人。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考中举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得中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等职,官至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挺达和他的祖父一样,也是一个清正廉洁、性格耿直的人,敢于为百姓仗义执言,一生艰苦朴素。顺治帝亲授“老实官”匾额。


⑥蔺窑:村名,在今偃师市山化乡。


⑦黄守才:黄大王,原名黄守才。明朝万历年(1603年)出生于偃师岳滩伊河北岸的王庄村。他幼年父母双亡,由舅父抚育长大,随舅父行船经商,行走于黄河流域,从此便与黄河结下了不结之缘。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在舅父的管教下,习练水性,读经背文,还研读历代治水方略。后到缑山、县学、嵩阳书院求学,潜心攻读了多种书籍,他钻研了《禹贡》中的治水之道,并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治水经验,运用并发展了《禹贡》的治水之道,创作了《禹贡注疏大中讲义》、《洪范九畴九河图》、《治河方略》等书,后遗失。到40岁后,他无所不通,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黄守才治水济民的事迹,被广泛传播于河洛地区。


⑧未仕封“王”:黄守才一生没有做官,但因治水有功,清朝乾隆皇帝封他为“灵佑襄济王”,并祀“金龙四大王”。之后,清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又追加了多个封号,达12个之多!因此被后世称为“黄大王”。


⑨黄大王庙、九龙庙:都是为纪念黄守才而建的祭祀场所。黄大王庙在今偃师市岳滩镇黄大王庙村;九龙庙在今偃师市山化乡石家庄村。


⑩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末官至东阁大学士。入清后,顺治年间又授以礼部尚书。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⑾石家庄村:在今偃师市山化乡。


⑿武亿:(1745~1799)清代学者。字虚谷,又字授堂,洛阳偃师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博山知县,以忤权贵罢官。创办了范泉书院。博通经史,长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读史金石集目》等10余种,凡数百卷。所编《偃师县志》、《鲁山县志》、《安阳县志》和《宝丰县志》,类例分明,繁简适度,记述翔实,文风纯朴,颇有社会影响。


⒀弘治县志:明弘治年间由知县魏津编纂的《偃师县志》。


⒁乾隆县志:清乾隆54年由翰林院编修孙星衍与县令汤毓倬共同编纂的《偃师县志》。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10:54 , Processed in 0.0317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