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二 隋唐交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十二 隋唐交替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建乐

   十二 隋唐交替   

三十多年兴衰事,隋朝统一极短暂。
文帝有为治国家,建立科举选能贤。
改革吏治和县制,轻徭薄赋推“均田”①。
炀帝残暴加荒淫,征战徭役百姓反。
农民起义遍全国,瓦岗英雄②为中坚。
隋唐交替战事多,攻守洛都皆恶战。
李密大战王世充,主要战场在邙山。
十三棍僧救唐王,柏谷坞边功劳建③。
隋末唐初徐文远④,国子博士国子监⑤。
研究教学独树帜,观点见解明分辨。
李密世充皆弟子,高祖李渊也称赞。
生于乱世学不怠,《新唐书》列儒林传。

注释:


①均田制: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榖)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


②瓦岗英雄:隋朝末年,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们残害忠良,鱼肉百姓,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反隋义军遂揭竿而起。从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其后,又助秦王李世民翦灭群雄,辅佐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


③柏谷坞:村名,位于今偃师市缑氏镇。唐朝初年,天下未定,群雄争霸。秦王李世民领兵攻打王世充,但进兵不利,正败退之际,少林寺僧昙宗等十三个武僧在偃师市缑氏镇柏谷坞率众攻击王世充后路,并生擒王世充的大将献于唐王,现有李世民的《告柏谷坞上座碑》为证。这便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电影《少林寺》便是根据此事而拍摄的。


④徐文远: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他出身于官宦门第,为南齐司空孝嗣五世孙,为唐初国子博士。


⑤国子监:国子监是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30 03:34 , Processed in 0.0506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