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历史七言歌 五 东周风云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 建 乐
五 东周风云
周初实行分封制①,弟兄叔侄皆加冕。
分封诸侯几十国,以图江山万万年。
青铜时代达鼎盛,土地制度曰“井田”②。
平王东迁都洛邑③,春秋故事开新篇。
诸侯争斗趋激烈,奴隶制度转封建
齐晋秦楚与吴越,争霸天下问中原。
利令智昏秦穆公④,千里奔袭郑国边。
爱国商人名弦高,以牛“劳军”避风险。
秦军退兵不甘心,顺势灭掉滑国还。
不料晋军伏回路,崤山之战⑤秦师惨。
府店古为滑国地,滑城河道通北南。
京畿东南小盆地,自给自足生活安。
滑国故城遗址⑥在,风风雨雨几千年。
刘累故地封刘国⑦,三面临水地势险。
王畿之内位显赫,绵延将近二百年。
刘国开国刘康公,天子之子不一般。
曾为周朝倚重臣,内政外交掌大权。
康公之后刘定公,献公桓公尽忠贤。
刘国故城在缑氏,刘氏宗亲常祭奠。
春秋晚期周灵王⑧,昏庸无能还专断。
灵王太子名子晋,博学多识知前贤。
为了国家百姓事,忠言谏父反被贬。
郁郁寡欢英年逝,后人怀念缑山巅。
传说七月七日夜,驾鹤升天成神仙⑨。
子孙繁衍迁晋地⑩,王家遂成王姓源。
王姓天下第一姓,祖姓根源在缑山。
敬王迁都成周城,再修城池固城垣。
东征西伐争王位,倾轧争战十八年。
诸侯争雄势更强,东周天子失威严。
周卿大夫名苌弘⑾,明察秋毫多识见。
孔子入周问礼乐,拜师苌弘和老聃。
洞察历史鉴今事,精明练达虑周全。
丹心一片为周室,功成被杀旷世冤。
山化今有苌弘墓,忠臣碧血化云烟。
注释:
①分封制:是始于西周的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以分封子弟和贵族为诸侯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②井田制:是始于西周的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把土地划分成许多象“井”字形的方块,便于计算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
③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时将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东周的开始。
④秦穆公:(?—前621)嬴姓,名任好,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
⑤崤山之战: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⑥滑国故城遗址:在今偃师市府店镇府店村北一公里偏东的地方,流经这里的小河就叫滑城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⑦刘国:东周时周匡王继承顷王为周天子时,封其少子于刘,即很能干的刘康公。刘的地名早已有之,据说就是刘累故地,但刘国是刘康公被封于此地后才开始的。刘国故城遗址,在今偃师市缑氏镇西南陶家村一带,三面临河沟呈半岛状,该半岛区呈椭圆形,东西长650米,南北宽1220米东、西、北三面居高临下(涧深20多米),悬崖峭壁,以崖代墙,为中国建城史上所罕见。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⑧周灵王:东周君王,周简王之子,姓姬,名泄心。公元前571~前545年在位。周灵王在位期间,是周王朝国势日益衰败、周天子威信日益低落的时代。各诸侯国通过战争扩张势力,大诸侯国更是无视周君。
⑨王子晋:又名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传说周灵王二十二年,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遂上缑山修道。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乘白鹤升天而去,远近可见,人们说:“王子登仙。” 据说,王子晋是为了劝阻周灵王不要决洛河之水(这样做虽能防止洪水冲决宫殿,但却会使百姓生灵涂炭)。他的谏言使父王大为震怒,将他贬为庶人.他因此忧郁成疾,仅17岁就死了。
⑩迁晋地: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他因此忧郁成疾而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时的称呼“王子”作为他的姓氏,其子宗敬为司徒,后迁晋地,时人号为王家,因以为氏,就以“王”为姓.这就是王姓的起源。
⑾苌弘:字叔,又称苌叔,古资中县(今四川资阳市)人,(前575-前492)。为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孔子在齐国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周造访求教苌弘,对于苌弘博学施教,孔子称谢不迭,并于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的演奏,乐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