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8|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开篇引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 建 乐



             (本书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开篇引言



泱泱华夏五千年,半部历史在河南。
河南建都十余朝①,偃师七朝占近半。
夏商东周“三代”②居,“光武中兴”③建东汉。
曹魏西晋继汉立,北魏北国迁中原。
物华天宝竞风流,人杰地灵多圣贤。
滔滔黄河东流去,巍巍嵩岳立中天。
高原平原交接处,洛阳盆地势天然。
北横邙山黄土岭,南矗伏牛万安山。
伊洛二水贯中北,轘辕大谷④通东南。
自古兵家必争地,河山拱戴米粮川。
华夏文明自此始,光耀千秋代代传。


注释:


①河南建都的十几个朝代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北宋等。


②“三代”: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三代指夏商周这三个朝代。


③“光武中兴”:刘秀更始三年(25)夏,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次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刘秀为光武帝,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④轘辕关:位于今偃师市府店镇参驾店村东南与登封交界处,系古代洛阳东南主要门户,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处鄂岭坂,少室山上,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大谷关,位于今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南,是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谷纵深15公里,深谷两侧,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丛生。此谷为洛阳京城正南方的主要门户。二者均为古洛阳八大关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1:13 , Processed in 0.0304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