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交通民俗之古代桥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南山北岭多沟涧,故桥梁亦多,特别是南部山区,为了出行方便,人们便在村落出口处或居民区连接处或河道两边建筑桥梁。桥的构造分为石桥、砖桥、土桥三种。有的质量比较坚固,如姬家沟村的石桥、经周村的土桥、寇店村南的石桥,现在仍坚固无损,仍是农村交通要道。另外,伊、洛河上,古代至现代杨村、王庄、香椿崖等渡口都有桥社。冬天水浅架桥,夏天水大拆桥,所造木桥都是临时性的。偃师历史悠久,古代道路桥梁自然发达,按类型可分为石桥、土桥、木桥、砖桥等,从形式看还可分为拱桥、梁桥、悬桥等。

旅人桥:《晋书•武帝记》云:“泰始十年十一月立城东七里涧桥”。《水经注》云:“七里涧由石桥即旅人桥也”。此桥位于偃师佃庄石桥村,这比史载李春造“赵州桥”要早几百年,被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石拱桥。

东汉永桥:东汉永桥的故址在今佃庄西大郊村东,今已无法寻觅。《方舆纪要》云:“汉有洛水浮桥,在故洛阳城南五里,司马氏诛曹爽,兵屯洛水浮桥处”,《洛阳伽蓝记》云:“宜阳门外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北魏常景,曾有《永桥铭》存世。永桥的兴建给东汉都城带来了繁华,甚至到了二百多年后的北魏,永桥南北还形成了集市贸易。

公路涧桥:位于大口乡引礼寨村东。这里的“公路”有专指,并非铁路、公路的公路。东汉末年,袁术曾屯兵于此,与曹操对垒,袁术字公路,是故名公路涧。公路涧源于董村东南的半石山下,涧中一石桥,上刻“公路涧桥”。现存桥高二丈,长十余米,可行车,石拱为民国初年引礼寨人武敬初偶募创修。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01:59 , Processed in 0.0344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