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8|回复: 0

交通民俗之郑洛公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13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为其军事需要,将郑州至洛阳之间的便道修建为公路。该路偃师段长31公里,东起巩县黑石关经石家庄、孙家湾、老城、新寨、义井铺进入洛阳界,修建公路所用民工和材料都是向地方强行摊派的。

1959年,偃师对郑洛公路偃师县城至白马寺段进行改线。该段长19公里,宽8米,途径主要村庄有前杜楼、南蔡庄等。1970年,伊河、洛河大桥开工兴建,大桥两岸红旗招展,标语上大书“人民战争胜利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等大字标语。两岸村庄的群众往工地送菜送水,学校师生也到工地慰问建桥大军。大桥建成通车时,远远近近的群众捎着干粮来看大桥的络绎不绝,有些人从桥北走向桥南,又从桥南走向桥北,看看这滚滚东去的河水,想着多少年来渡河的艰难,有的简直高兴的流下了泪水。那时不论是开挖和浇铸桥基桥桩,还是铺设桥面,都聚集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伊河、洛河大桥通车以后,郑洛公路偃师段由原来的巩县黑石关入境,改由伊、洛河南岸的巩县回郭镇入境,并开始铺设柏油路面,经营防口、顾县、安滩、伊河桥、岳滩、后马郡、洛河桥、塔庄、偃师市县城西改为东西走向、直入洛阳市郊区白马寺。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2:18 , Processed in 0.0312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