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商汤灭夏与商城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代都城曾多次迁徙,史书有“前八后五”之说,其意为,商族在灭夏统一天下之前,曾有过八次迁都;自成汤革命,彻底推翻夏王朝,登上王位,正式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之后,又曾有过五次迁都。欲说明“商汤都亳”这个问题,不得不从商的先祖帝喾的建都说起。    

前面已经讲到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居于高辛(在今偃师市高庄一带),故号高辛氏。并在高辛之地建都曰亳。“亳”即我国文字发展史初期的帝王宫殿的象形字,因而具有京城之意。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从地穴式或半地穴式的生活方式中,发现并创造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建造了高出地面的高台建筑。尽管它被当时帝王所垄断,但它仍不失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考工记》“四阿重屋,茅茨土阶”的记载,具体描述了高高地架设在夯土台基之上、具有四面坡、双层屋檐结构、茅草顶式的宫殿建筑,威武雄壮地矗立于地面之上,它既有效地解决了地穴式、半地穴式建筑潮湿的弊端,又充分显示了王权至上的威严,开创了我国历代帝王宫殿建筑之先河。最早以“亳”命名的帝都在偃师,偃师境内的亳都第一个帝王是帝喾。那么,亳都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帝喾的后裔子孙们崇拜和向往的地方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帝喾的后裔或因受封,或因战争而迁居,这样以先祖“亳”之名命名的地方也就不止一处了。    

商的始祖是契。契是帝喾次妃简狄所生的儿子。他自幼能干,长大成人后,因帮助夏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赐姓子氏。子契在商地建立了一个小国叫商,这个商都的名字采用了其父王帝喾的国都之名叫“亳”,后人为了区别于帝喾时的“亳都”之名,故又称“南亳”(在今河南商丘一带)。这个商国本是夏王朝的属国,亦即夏王朝的诸侯国,当然和帝喾之时的天子之国的亳名,有着极大的差别,也有着地域的不同。商国自契之后,传十三世至成汤时,夏王朝正是昏君夏桀执政。夏桀昏庸腐败,不顾百姓们的死活,狂征暴敛,在国都斟鄩修建豪华的宫殿,建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残害人民,遭到老百姓极大不满和反对。这时的商侯成汤,在伊尹等大臣的帮助下,灭掉了附近的小国葛伯等,以扩大商国的势力范围。然后,在北亳(今山东曹县附近)联合东方诸侯会盟誓师,开始了向夏王朝进伐的伟大举措。成汤亲自带领军队,统率诸侯,伊尹随从着成汤,成汤坐在战车上,手里拿着大板斧,浩浩荡荡,先去攻伐夏的属国昆吾(古国名,夏伯昆吾封于此,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然后乘胜进攻夏王朝的国都斟鄩。夏朝的军队毫无斗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夏桀王见势不妙,连他以往曾经宠幸的贵妃妹喜都顾不得带走,丢在了洛水之滨,仅带着少量的军人逃窜。成汤率领威武之师,一直追到鸣条,终于打败了夏桀王。这时正是成汤担任商侯的第十八年。就在这一年,成汤回到了夏都斟鄩,正式登上了天子王位,取代了夏王朝,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竹书纪年》上说: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始屋夏社”。成汤本想把国都定在夏都斟鄩。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取得的政权,还是保留了夏社,把夏代的重臣集中于夏都斟鄩,并予以严加看守,防止夏人作乱。而在夏都附近的商族十四世祖帝喾的旧都亳地附近,重新建立一座新都也叫做“亳”,后人称为西亳。《尚书.汤誓》上说:“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论》。”这就是说成汤本欲把商社迁到夏社,由于考虑到巩固统治、安置夏遗民的问题,这才保留了夏社而另建新都的。    

商城遗址具体地点在何处呢?    

1983年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大槐树至塔庄村之间,发现了3600年前的古城遗址——汤都西亳城。它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商代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文物遗存最丰富的一座商代帝都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1983年世界十七大发现之一。1988年元月国务院公布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都西亳——偃师商城的基本轮廓是: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10米,东西宽1240米,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城墙。城墙厚约17米,全部用夯土筑成,质地极为坚硬。在城墙外侧再建一道护城壕河,加固设防。北面发现一座城门,东西各有3座城门,城门均较狭窄,便于防卫。另在西城门内侧增建“马道”,可供上下,守城卫士可登城了望。城门间有道路相通,组成棋盘式交通网络。城址南部为宫殿区。建造3座小城,居中者为宫城。宫城平面呈正方形,四周围墙厚约3米,边长各约200米左右。宫城的大门在南墙正中,门前大道直通城南。宫城内设5组大型宫殿建筑,每组宫殿长宽各约数十米,殿前有宽敞的庭院,周围设廊庑性建筑。主体宫殿居中居北,主体宫殿前方,左右分别布列两组宫殿建筑。这样的布局形式,突出了中间宫殿的主体结构,形成了对称、雄伟、壮观的大型宫殿建筑群。这无疑是该城的中心,是商王朝国家的首脑机关所在。宫殿的整组建筑, 均置于夯土台基之上,形成了一个高出地面的高台建筑,它不仅是防止潮湿的必要措施,而且使宫殿建筑显得更加巍巍壮观,从而进一步显示乐王权至上的威严。这种宫殿的建筑形式,显然是继承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的基本结构,奠定了此后几年来我国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制。左右为卫城,里面布满排房式的建筑,形制与汉魏洛阳城的武库相仿,有可能是卫士的驻所。除上述3座小城以外,在宫城四周尚发现大型建筑基址10余座,几乎布满城址南部。在城址北部发现有烧制陶器的遗址,为手工业和一般居住区。偃师商城的布局开创了“前朝后市”的建筑制度,商城内的两座小城,分居宫城左右,可能与后世的“左祖右社”有关。在宫城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地下排水沟道,直通东西城门下部,然后流出城外。偃师商城的城池设施是相当齐备的。    

1997年春,考古工作者又在城址内进行了两处发掘。一处是在城内中部新发现了偃师商城早期的北墙与东墙。从而获知,偃师商城的城墙并非一次筑成,即早期先建筑了一个“小城”,即内城,然后又通过小城的南、西、东墙加宽的办法建成了“大城”,即偃师商城的外城。另一处是对偃师商城内商代宫殿建筑区的发掘,发现宫殿基址八九座之多,而且还存在三层宫殿基址连续打破的层位关系。    

专家们根据已发现的材料,普遍认为,偃师商城是商灭夏之后最早建立的都城亳,偃师商城内小城的始建年代是夏商分界的界标。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1:09 , Processed in 0.0317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