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包公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公山” 笑看斜阳

一夜醒来,人们依稀的看到,县城外面那座山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飘来”一个头像——包公的头像。头戴着宰相的官帽,很威严的屹立在山尖上。

一大早,这个消息就像长上了翅膀,从山上传到山下的小县城里,又传到了乡下。

上午,人们赶庙会似的,纷至沓来,拥挤在山下,远远望着山上的“包工头像”,按照自己的理解述说着自己的看法。更有好事者早早地登上了山顶,近距离的观摩了一回这旷世奇观,回来的路上就开始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着自己的见闻。但核心都有一句话——不错,那的确是包大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县文化局。文化局局长一上班,就协同几位副局长来到山顶,亲眼目睹了这个“景点”。上午十点整,几位领导回到了局办公室,一边吩咐局里的笔杆子小李将这一“景观”以文字的形式录制下来,一边要求局办公室主任迅速将这一奇闻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其实,县委、县政府领导清晨就已经听说了这个大事。现在文化局的报告已经递到了案头。四大班子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会上,县委书记语重心长,做了一下四点部署:

第一,要紧紧抓住这一文化景点,做大做强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

第二,责成要迅速形成文字、影像报告,上报省、市相关部门。

第三,责成财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电视台等相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这一文化产业的宣传工作。

第四,县四大班子成员下午奔赴现场,做现场调研工作。

会后,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了起来,电视台以现场报道的形式做了影像报告,并迅速组织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高中历史、语文教师做了现场采访节目,旨在挖掘包公的历史原貌以及包公和我县的渊源。下午,又现场报道了四大班子领导奔赴山顶的实况。在人山人海中,四大班子领导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山顶,县委书记再次表态:包公头像莅临我县山顶,这是我县近些年来狠抓廉政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包公文化”为龙头的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上,人大主席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座山能否改名叫做“包公山”。这样一来提高这座山乃至整个县的文化品位,二来呢能够迅速打开文化旅游的大好局面。四大班子结合人大主席的提议,当场研究并作出决定——这座山更名为“包公山”,并动用县财政,用一年时间绿化美化包公山,并在山顶修筑与包公相关的亭子和文化长廊。会上还做出一项重大决定,明天,由县委出面,请省有关领导题写山名,并镌刻于包公头像下面,作为这座山更名的重要历史时刻,县里要在山顶召开会议,各个局委都要参加,以会议掀开我县“包公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正当县各位领导热烈讨论之际,山下热闹开来,县公安局派人到山下查看,原来是两个农民,为了争一个重大问题打了起来——是谁先看到的包公头像驾临我县的。这种事谁能说的清呢?

第二天,有头天没能亲见的人和头天看到了还意犹未尽的人来到“包公山”下,抬头望去,发现敬爱的包拯同志,已于昨天夜里离开了我县,不知所踪了。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1:11 , Processed in 0.0304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