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03|回复: 0

农民大妮儿的理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民大妮儿的理想

    阮小籍

   农民大妮儿,62岁,夹河人。

  女儿已出嫁,儿子已成家。农忙种地,农闲打工,大妮儿的日子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一个大老爷们儿,为啥起个女人名儿,连大妮儿自己也就不清楚。夹河那地方,男人叫“妮儿”的不在少数,所以别人对大妮儿的名字并不特别的好奇。

  大妮儿却爱好写作,一个农民,整日写写画画的,这一点令别人觉得不可思议。大妮儿至今无一篇文字变铅,但依旧笔耕不掇。1986年参加上海《故事会》函授班,获优秀学员称号,这是大妮儿一世笔耕的回报,这一点也是大妮儿略感欣慰的地方。

大妮儿喜爱写作也不是没有理由。大妮儿是解放后偃师县师范的第一届毕业生,当过民师,当过生产队长,大集体的年代很是风光过一阵子。分产到产后,大妮儿骨子里的书生气便暴露出来,种蘑菇养兔子,干啥赔啥,日子过得很是凄惨。

   大妮儿虽然不善生活,但却是个乐天派。从《诗》、《书》、《礼》、《易》到唐诗宋词,乃至明清小品、四大名著,一肚子的古文典故令一家人清贫的日子里多了几缕书香,也多了几分快乐。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大妮儿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儿子到县城读四高时,大妮已经五十多岁了。给儿子送粮食,四高门前长长的坡,大妮要歇上四、五次,才能爬上去。自己一身单衣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却要把卖玉米芯儿的钱买上一件绒衣,给儿子送去。就算把腰累成一张弓,大妮儿也要把儿子这支箭射出去。

  而事实却是,儿子不仅没有跳龙门,却和大妮儿一样,回乡作了农民。令大妮儿哭笑不得的是,儿子竟然也拿起了笔,干起了写作这一行当。大妮儿一声长叹,对儿子说,这就叫造化弄人。

           从此,一家两个男人都开始了爬格子。所不同的是,儿子的文字遍地开花,大妮儿的故事却总是泥牛沉海!

          几年下来,儿子的文章开始见著于《文汇报》、《读者》、《散文》等国家级报刊杂志。而且,儿子也靠着文章在城里谋到了一份在别人看来不错的工作。大妮儿终于开心地笑了。

  大妮儿依旧于花甲之年还在建筑队干活。建筑队每天每人发一包2元钱的红旗渠香烟,大妮儿如今最开心的事便是把烟攒起来,送给城里的儿子吸,大妮儿希望儿子多写文章。

    大妮儿依旧笔耕不掇,他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在故事会上发一篇文字了。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是及时的给父亲买来最新的《故事会》而已。

    大妮儿的本名叫阮振安,大妮儿就是我的父亲。如今当我尽可能以冷静的笔触写下这篇文字,却无法摭掩内心的那一份苦涩……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1:09 , Processed in 0.0318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