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杜甫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4 23: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墓,位于偃师市城西4公里的前后杜楼(唐名土娄)之间,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用青砖砌筑,呈八角形,周长放1.90米,高约2米,绕以短墙。墓前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一通,正中楷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13个大字。杜甫,代宗大历五年病死于从潭州到岳州途中的船上,旅殡岳州。43年后,其孙杜嗣业遵其遗嘱,才把他的灵柩运到偃师安葬。杜甫是我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被后人称为“诗圣”。唐著名诗人元稹撰有墓志铭。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为了尽孝,也为了在先人墓前刻苦攻读,青年时期杜甫移居杜楼村,在杜预墓旁建“土娄”(即土屋),并生活多年。公元770年,杜甫病死,终年59岁,由于他一生最仰慕先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所以遗命葬于杜预墓侧。其子孙恳请元稹为祖父写了一篇墓志文。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1 00:43 , Processed in 0.0333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