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95|回复: 2

一位偃师籍革命老战士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4 16: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83年9月偃师县革命老干部回县座谈党史会上杜黎(邵曼冰)同志关于偃师女小的革命斗争情况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肖敏的名字。1984年偃师县实验小学编写校史,向老校友征集史料时,革命老人肖敏应约写来了一份资料,使我们有幸了解了她充满传奇的事迹。?

肖敏,本名胡玉梅,祖籍河南偃师城关镇新寨村。1924年,出生于一个经济比较富裕的小地主、小商人之家。因为过去的洛郑公路东西穿新寨村而过,该村遂成为集镇,称新寨镇也叫阿衡镇、十里铺,临路两边多是做生意的。胡玉梅的父亲也以经商为主,兼营农业,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宽裕。她的母亲生了7个孩子,中间有4个先后死去,两个哥哥都比她大十几岁,她最小,是家里很受宠爱的孩子,父亲常常吃小锅饭,总是叫她陪着吃。父亲经商见过世面,见识也广,比较开明。为了让她长大有出息,就把她送到较有名气的偃师女小(今偃师市实验小学前身)去读书。?

1935年,她刚刚11岁,已经是个懂事的女孩了。这年由进步人士杜黎(邵曼冰)接任偃师女小校长,他决心把这个学校办成真正是教育人的阵地,让每个女孩子都能成才,先后调进一批进步教师,其中多数是共产党员,校风健康稳定,教学秩序井然,进步气氛浓厚,胡玉梅在这所学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1936年上半年,杜校长在偃师中学党组织领导下,在女小成立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逐步把五、六年级及三、四年级较大的学生引向社会,参加了反对当时反动教育局长余省三斗争,哄跑了康占元、林兰英等反动教员,胡玉梅和同学们都从运动中受到了教育。

杜校长知道胡玉梅童年时家里给她订了“娃娃媒”,使她的学习受了影响,找她讲妇女独立、男女平等的道理,鼓励她树立远大的理想,亲切地对她说:“你已是五年级学生了,再有一年就要考中学,如果考不上,就要当一辈子农村家庭妇女。你要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一定得把功课赶上去,前途才有希望。”校长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胡玉梅,她向校长表示:“立志努力学习,一定要生活独立,婚姻自主,坚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她同师生们一起打着小旗,走向街头,奔向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募捐活动。当时女小开展募捐的情况,还在省会开封出的报纸上刊登过。据杜黎校长回忆,董金娥、胡玉梅等都是募捐中表现积极的学生。1938年2月,她在学校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在校长指导下,读一些进步书刊,从中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这年秋季,她考入了省立女中(在开封)学习,因离家太远,后来和其他几位同学转入洛阳中学学习。1938年7月,她由偃师女小教员韩惠贤同志介绍,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地下党组织要介绍一批进步青年和革命知识分子去延安,胡玉梅是其中的一员。她以住校读书学习为由,向家里要了30块大洋作为路费,瞒着家人做了行前的准备,精心地将地下党组织开的介绍信缝到裙子里,和几位同学冒着风险,取道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长途跋涉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分配到陕北公学学习。?

1939年1月,她在陕北公学毕业,转到军委三局通信学校学习,1940年5月毕业,开始接受具体工作任务。一天,一位通讯员来通知她说:“周恩来副主席要见你!”她非常高兴地去见周副主席。周副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基本情况,问她们是如何来到延安的。她把自己的姓名、外号、年龄、家庭状况,在家乡学校接受党的教育和参加革命活动的情况,以及自己怎么来到延安的过程,都详详细细地向周副主席作了汇报。周副主席听了后,幽默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在陕北吃了一年多小米啦,大概长高了一些,所以大家叫你绰号‘小米子’。你说话快、嗓音高、笑声亮,所以外号‘小机关枪’。”接着,周副主席给她讲,为了抗日,我们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要派我们的好干部、好同志到国民党统治区内工作,你是其中的一员,任务是做秘密电台通讯联络。还严肃地交待她到国统区工作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严格的保密纪律:一不要跟家里联系;二不要单独行动,以免被国民党特务抓去。周副主席进一步强调说:“做电台工作,整天关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肯定会觉得单调、寂寞。但是,为了革命,一定要统一行动,遵守组织纪律。”为了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周副主席将胡玉梅的名字改为“肖敏”,是外号“小米子”的谐音。从此,她就以周副主席给她起的这个名字从事革命工作了。?

1940年5月,她跟随周副主席离开延安到国统区的重庆,从事电台工作。后在李克农同志的领导下,于1940年10月,她奉命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主要负责收发来自延安的电报与南方各省党组织、新四军、东江游击区、中共南方局的联络。因形势变化,11月19日,南方局报党中央决定,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撤离。12月14日,肖敏受命转移到广东工作。行前,李克农同志(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还同肖敏谈了话,并鼓励她说:“你和另外两个同志学习、工作都挺好,进步也很快,已经能独立工作了,可以到广东去听候安排工作。”此后,她便由叶剑英的夫人曾宪植同志带领到了广东。?

1941年春夏之交,上级命令肖敏到党的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工作。为了革命工作的方便,选派的4个党员在广东百候镇组织了一个“革命家庭”,“妈妈”是李黎英,50多岁,老红军,广东叫“阿姆”;“儿子”王强(解放后曾任海军广州基地副参谋长)是党小组长,主持日常工作;“女儿”方文是机要员,负责译电;肖敏是河南人,不会讲广东话,所以说是王强在南洋读书的哥哥的“童养媳”,任报务组长,负责抄收电报;“南委”方方(解放后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侨委党组书记)是“舅舅”,偶尔到这个家庭来串门,实际是去部署工作。这个家庭设有一部备用电台,一旦山里的“南委”电台工作太忙或被国民党破坏,这个预备台就马上担负起与党中央电台的联络任务。1942年,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南委”的许多同志被捕,造成了严重的“南委事件”,这个临时革命家庭也被迫拆散了。?

一天,商人打扮的陈华(解放后曾任中联部办公厅主任)来到家里,从鞋里拿出了方方同志的信,按照“南委”决定,陈华带着肖敏和王强先后离开,王强的公开身份化为陈华的弟弟,肖敏化为陈华的表妹。肖敏进行了精心打扮,成为刚从南洋回来的中学生。他们在广东汕头附近一个小山村住下,后陈华带她见了“南委”的领导同志李班(越南人,曾任越南外贸部副部长,抗战初期在中国任“南委”领导人之一)。李班布置了下一步的工作,并说:“现在形势危急,为了隐避掩护,党决定让你们装扮成夫妻,陈华的公开身份是商人,肖敏的公开身份是商人的夫人,好在一起开展工作。你们虽然是假夫妻,但必须在一块吃住,应当像真夫妻一样。如果,以后两人感情好,不需要请示上级领导批准,可以自行结婚;倘若感情不好,也不能公开翻脸,更不能自行公开,等到形势好转,再作安排。”当李班征求肖敏意见时,她说:“这是党的紧急决定,即使我有点意见,也得服从。”从此,肖敏同志遵照组织上的决定,随时都和陈华配合得很好,以“真夫妻”的表现来应付敌人的突袭、搜查和盘问,始终没有出现一点纰漏。?

在那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肖敏和陈华产生了爱情,1943年春节前,经组织批准,她和陈华这对假夫妻,成了百年好合的真夫妻。婚后几个月,她们突然接到“南委”决定,要陈华留下来,肖敏去重庆听候周恩来同志分配工作。1943年7月,她撤回重庆,组织上安排她到八路军办事处电台工作。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肖敏负责中共代表团与延安的电台联络工作,公开身份是服务员。她回忆说:“毛主席很健谈,也很乐观,偶尔参加‘周公馆’举办的舞会,也邀请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一起跳舞。” 回忆起这些事,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1946年,肖敏又跟随周副主席到了南京,在敌人的心脏里开展电台与延安的联络工作。由于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南京形势异常紧张,周恩来同志用专机从南京接一批同志回延安,其中就有肖敏。行前,周恩来同志还幽默地对肖敏说:“小鬼,我送你们回延安。”飞机到达延安后,刘少奇等

中央领导同志到机场迎接,还用小米饭、南瓜汤招待大家。1946年8月,肖敏的丈夫陈华也从广东回到延安,一家人又团聚了。10月,肖敏随中直机关从陕西经吴堡过黄河到了山西,以后又到河北的西柏坡,肖敏一直在中直机关从事无线电台的联络工作。?

1949年冬天,她事先未通知家人,突然返家探望二老双亲,家人都意外惊喜,亲亲热热团聚了多日。新中国成立后,肖敏曾在中央军委三局及中央统战部工作。1950年,她到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先后担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秘书、中央统战部干部科副科长、原邮电部邮票厂党委副书记,还在中联部、中央信访办等单位工作过。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如今已是83岁的老人,离休后住在北京市中关村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同家人们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发表于 2011-7-4 19: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8:29 , Processed in 0.0542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