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91|回复: 2

原创《开在牡丹里的洛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14: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笑刺客 于 2011-5-31 22:31 编辑

开在牡丹里的洛阳  
2011-05-27 00:00


文/逯玉克

  洛阳山河形胜,宋人李格非云:“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也”;洛阳物阜民丰,《战国策》曰:“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故洛阳自古帝王都。

  洛阳这个名字源于周平王时。为实现先王“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的宏愿,周召二公实地择度,在“黄河之南、三凃之北、伊洛之阳”的地方营建城堡,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于此,初名洛邑。

  牡丹最初只是一种普通的花卉,洛阳也不是它的原产地,但洛阳山水风土的灵性和悠远厚重的文化却成就了牡丹,是牡丹的福地。欧阳修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当然,洛阳人对牡丹也是钟爱有加,邵雍诗云:“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牡丹与洛阳的千古情缘始于大唐。当年,独具慧眼的女皇把牡丹从秦岭、大巴山移植到洛阳,她要让牡丹为这个圣城开放;她又把洛阳定为神都,让古老的洛阳为大唐、为新生的武周开放。于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气象万千的煌煌武周,开成一片锦天绣地的灿烂。

  从牡丹的雍容华贵中,读得出女皇母仪天下的轩昂气宇;从明堂的雄伟巍峨中,读得出女皇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从卢舍那大佛典雅恬淡的微笑里,读得出女皇心念苍生的悲悯情怀与国泰民安的殷殷祈福。

  一个是千年帝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一个是花中之王,展现着仪态万方的王者气度,琴瑟和鸣会奏出怎样的华彩乐章呢?

  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便是二者珠联璧合的结晶,始于1983年具有独特丰厚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的牡丹花会已蔚然成为洛阳极富特色的民俗盛事。

  若待四月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四月的洛阳,牡丹花繁茂游人呢?喧闹中个个悠然惬意,花样的光彩照人。可谓四月花开如云,洛阳人流似潮,潮涨人涌千叠山,一片太平盛世万民同乐的升平景象。

  千年帝都,既是洛阳的荣耀,又是洛阳的劫难,天下之中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多少惊心动魄的兴衰存亡的故事。

  嗟夫,洛阳在其做为国都时怎样的繁华啊!宫阙金碧辉煌连云起,深宫佳丽如云笙歌飘,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在此纸醉金迷,荣华不尽。东汉梁鸿《五噫歌》云:“陟彼北邙兮,噫!瞻顾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但它蒙尘罹难惨遭蹂躏的时候呢?残垣断壁、荒烟野草、屡成废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花开花落几千载,沧海桑田洛阳城。如今,水逝云飞旧踪难觅,只有东流的洛水仿佛在吟唱着洛阳才子刘禹锡那首千古绝唱: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这座中原大地黄河岸边史诗般的古都,你是茫茫神州沧桑历史的纪念碑吗?你是中华民族血泪历史的活化石吗?

  沧桑的岁月凝成洛阳诗人刘希夷的千古慨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芳草绿,春城无处不飞花。你瞧,在春深似海的芳菲四月,在牡丹妖娆的邙山洛水,这国色天香的牡丹,正用她妩媚的笑靥、绰约的风姿、脉脉的温情,款款绽放着她对明天、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呢!


   

石油管道报社郑重声明
    石油管道报社授权,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石油管道报社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石油管道报社网联系。



发表于 2011-5-31 17: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字真大,看着不费劲。《春城晚报》、《中国石油管道报》连连上墙,祝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2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帮你字改小了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9 21:05 , Processed in 0.0395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