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44|回复: 3

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和潜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5 21: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和潜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1: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问题是这个差别到底有多大?主要表现在哪里?哪些差别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这个差别对于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家可能看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这篇文章。现在有多少家长在孩子的问题面前能这样做呢?好孩子一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小到大都让家长骄傲的那种孩子,成长中,他们一直表现平稳,从幼儿园就开始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是幸运的(也不一定);另一类是从小到大就没怎么让家长省过心,小的时候他们特别淘气,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总是不那么让人满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发展不断成熟,逐步成长起来,终于有了改变。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孩子,也许他根本就不是笨孩子,只是发展的速度较别的孩子慢一些而已。后一类孩子的家长应注意:这类孩子的成长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比如某次来自成年人的夸赞与鼓励;家长宽松的心态为他营造的成长空间;成年人发现了他的某个“才能增长点”而有意识地为他创设了一些条件等。我本人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被成年人认为是特笨的孩子,曾所有课程不及格,一个来自亲戚以对我长处的偶然称赞,迅速使我成为了优秀学生。
大家知道,孩子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每个孩子成长是不是都遵循了同样的规律。随着心理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这个不同不仅表现在发展能力的差异,譬如,有的孩子擅长讲话,有的喜欢计算,有的喜欢歌唱、运动、交际等。它还表现在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也是有差异的,他们在共同的特点之外都按照自己特有的时间进程发展着。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好象特别“早慧”,有的孩子小的时候则显得十分“木讷”。就一种能力而言,每一个人的成熟速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许多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幼年时期就表现出卓越才能的人。比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读小学六年级时,曾经留过级。
对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别“伤害”他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找到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他获得成功者的素质。
你不妨先粗略地判断一下你的孩子大概属于哪一种类型?他(她)是喜好看书、写作、听故事、朗读、讲话,还是喜欢提问题、解数学难题、进行逻辑推理?是喜欢听音乐、创作歌曲,还是喜欢戏剧表演、手工制作、体育运动?是喜欢色彩与构图表现自己的想法呢,还是更擅长与别人打交道?他们是喜欢流连于大自然中发现自然世界的奥秘呢,还是更擅长独自一人寂静地沉思遐想?是从小就天赋出众,还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特别让你满意的地方?
1983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加得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它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聪明与成功问题的全新视角。建议家长朋友了解“多元智能理论”
当你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发现,多数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表现。在孩子身上的这一两种表现突出智能被称之为优势潜能。这些潜能也许你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已经发现了,也许你还不太了解孩子的优势潜能所在,这方面心理学家们已经为我们编制了检测标准,可供我们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逐一核对,可发现孩子最擅长的潜能优势。你的孩子一定有那么一二项特别突出的智能领域。
也许你会想,要是我的孩子所有智能都特别突出那就更好了。我们可以告诉你,没有一个孩子是所有智能都特别突出的,也就是说,那种“十全十美”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是十全十美的,家长所要做的就是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其优势智能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孩子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别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每个人都拥有相应的成功领域,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成功潜能,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学习时,他们必将在学习、情绪、社会性、甚至生理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你的这篇大作,受益非浅,孩子的教育实在令人头疼,我的儿子性格比较倔强,平时比较粗心,说了无数遍收效甚微,说多了他嫌大人啰嗦,逆反心理比较重,朋友们有无好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06: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1、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根源--孩子周围的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近朱者赤,身教胜于言教。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可不是那样的人,我细心、柔和,是的,那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在你孩子眼里,你不是细心柔和的人。如果你去看心理专家,就知道我说的不假。所以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2、如果孩子是在学习上粗心,原因有一个,双基知识不牢靠,理解不到位,不会运用。这时就要对孩子进行知识梳理、贯通,这是一件容易又困难的事:说容易,因为都是书本内容,看看就会了;说困难,正因为其简单,所以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请个家教讲,孩子又不远听,因为都会。这时候要做的事:最省钱的是父母拜孩子为师,让孩子给父母上课,把所学的内容讲出来,直到父母学会为止。实践证明这个方法适合所有家庭;对于父母缺乏时间的家庭,那就只好花钱请一个优秀的善于引导、懂得尊重孩子的家教老师,全权托付了。
3、如果孩子是在生活上粗心,可能是孩子缺乏思考的习惯,一切的事情父母都已安排妥当,自己不需费心。现在的时代是缺乏思考的时代,一切讲究傻瓜式快捷,吃饭吃快餐,快食面傻瓜都会吃,傻瓜相机、傻瓜图书、傻瓜信息,不需思考,吃着饭看着就不耽误理解、吸收,对孩子而言,动画片、电子游戏尤其如此,有专家说:大量的不良动画片就像毒品一样吞噬着孩子的灵魂!这不是危言耸听:大人看不明白的动画片,孩子看的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生活中想都没想到的事,在电子游戏里都可以轻松实现。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为孩子周到的安排,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使孩子的成长偏离轨道,可惜!可怜!
4、孩子长到一定时候,又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掌握好对孩子的态度,尊重他,和他分享你的故事、趣事、经历,引他开口,和你交朋友;或者不理睬他,等他碰了钉子在和他一起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自己不会,可以找一个懂行的人咨询。
总而言之,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做什么样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02:11 , Processed in 0.0381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