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 旧县背桩
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嵩县高跷背装,又叫“背妆”、“背桩”,据说有200多年历史,是河南省嵩县旧县镇西店村的民间艺人,在吸取戏剧、曲艺、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民间造型艺术。其故事情节大都取材于群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如哪咤闹海、七仙女送子、丑三打柴等。高跷背装的表演形式独特,按故事情节分为若干表演小组,每个表演小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表演者大都以戏剧生、旦、净、末、丑进行化妆和表演。每个故事情节的表演小组称为“一垛”,每垛分上,中,下三部分,用铁架和装饰品固定在一起,既可各自表演,又能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故事整体。上层表演者称“上装”,多为男女儿童或幼儿表演;下层表演者称“下装”,统一由经过严格训练且熟练掌握技术技巧的成年人表演;中间称“中节”,主要是与故事相关的装饰设备,承上启下,展现故事情节,给人联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高跷背装整个表演既惊险刺激,又诙谐逗趣。表演中,还要配以高跷、秧歌和乐队,热闹喜庆。 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嵩县高跷背装,又叫“背妆”、“背桩”,据说有200多年历史,是河南省嵩县旧县镇西店村的民间艺人,在吸取戏剧、曲艺、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民间造型艺术。其故事情节大都取材于群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如哪咤闹海、七仙女送子、丑三打柴等。
高跷背装的表演形式独特,按故事情节分为若干表演小组,每个表演小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表演者大都以戏剧生、旦、净、末、丑进行化妆和表演。每个故事情节的表演小组称为“一垛”,每垛分上,中,下三部分,用铁架和装饰品固定在一起,既可各自表演,又能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故事整体。上层表演者称“上装”,多为男女儿童或幼儿表演;下层表演者称“下装”,统一由经过严格训练且熟练掌握技术技巧的成年人表演;中间称“中节”,主要是与故事相关的装饰设备,承上启下,展现故事情节,给人联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高跷背装整个表演既惊险刺激,又诙谐逗趣。表演中,还要配以高跷、秧歌和乐队,热闹喜庆。
更多>>> 这个好,赞一个! 这几天论坛咋了,照相都是真美 他们头上能顶那么多的东西,真厉害呀。 行。这趟没白跑。。收获可不小。。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4949851&uid=1321478844 属于一绝啊 属于一绝啊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09-10-3 02:02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精彩 嵩县旧县的,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偃师东蔡庄的故事差不多。同属一类。我市蔡庄的07年春节,也参加了春节文化庙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