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走进《全唐诗》,走进一个美不胜收的诗歌宝库,这里有多如恒河之沙的传世瑰宝。但由于标准不同,审美风格也不同,个人的感觉、品位、喜好不同,所以这些东西仅供大家看看玩味下。“霏漠漠,淡娟娟,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坛下月:拭不灭,玉上烟。”这就是唐诗在我心中的印象,像是汲取了日精月华的仙苑琼花一样,凝聚了人们最美好的感情。 拂去诗卷上的封尘,我们依然能梳理还原出那如梦幻一般绚烂美丽的唐代记忆。 赠程处士王绩
百年长绕绕,万事悉悠悠。目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读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王绩在唐朝的名头并不大,远不如他的侄孙王勃更广为人知,不过却公认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的辉煌篇章就是从他那几缕清音开始的 才女红袖,红袖才女 郭震
云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笻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以为深长的讽喻之作。讽刺武则天胡乱封官,拾来俊臣之类的小人上窜下跳,只手遮天。所以历代喧嚣一时的跳梁小丑我们都可以增她们一句“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他的这类诗还不少,如:
野井
纵吾汲引味清澄,冷侵寒空月一轮。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亲爱的。。。
偶又能搬个板凳学习了
李峤
中秋月二首【其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之日,本当团圆欢聚,但远隔山水的人们却只能对月遥思,来换的心理上的一点安慰,但是作者想的多了一层,都说此刻四海相同,但千里之外难免有风雨相伴,从而连月亮也看不到,连这千里共婵娟的愿望也会落空。看的出作者对世事难料、福祸难言的忧虑。 【邙山】沈全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自东汉以来北邙山就是王侯公卿的葬身之地,古人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有道是“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众多的死人一直埋到唐朝,所谓“北邙山上无闲兔,尽是洛阳人旧墓”山上层层的坟茔,似乎千年万代就在这里遥对着繁华热闹,似乎以双双的眼睛在暗暗注着这一切。。。。。真阴森啊。。但是下来的两句对比而写,那些峨冠博带的大腕们,脂浓粉香的美人们,在急管繁弦里轻歌曼舞,而阴森死寂的北邙山上却只有一直生长在这里的松柏沙沙作响。这两种境地,一种繁华之极,一种沉寂之极,难道不使人悚然而惊。。。。。。。 哈哈哈,这个帖子是一定要顶的 原帖由 梦回大唐 于 2008-12-13 13:07 发表 http://www.yanshi.cc/bbs/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哈,这个帖子是一定要顶的
哈哈~~~
我光看标题还以为是你发的,哈哈
你可一定要强顶啊
回来玩啊 修道中人的闺情诗
杂古诗五首【其五】施肩吾
红颜感暮花,白云同流水。思君若孤灯,一夜一心死。
他的诗很多不是出家人的口吻,很有人情味。这个女子夜夜思念情郎,但夜夜落空,一颗心也渐渐冷去,死去。正像伴她而坐的枯灯,烛泪夜夜哭尽,烛心也夜夜化为死灰,和李义山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秒。
他的美人诗也写的很生动: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这个美女酥胸半露,蝉鬓如漆,明眸善睐,红袖遮颜,时做娇笑之态,很是“性感”。。呵呵 笑卿卿词
笑向卿卿道,耽书夜夜多。出来看玉兔,又欲过银河。
呵呵这个女子的老公大概喜欢看书,不免辜负春宵,于是女子笑着说:“你别只呆呆的看书了,你看看月上中天,这一晚又要过去了。”言外之意是,老公啊,天都这样晚了,我们还是早点上床安歇吧。。哈哈哈太好笑了 再次顶起来 13楼 有个“这个美女酥胸半露,蝉鬓如漆,明眸善睐,红袖遮颜,时做娇笑之态,很是“性感”。。呵呵” 描写谁的呀?
14楼 就讲的更捣蛋了
看来楼主挖掘了唐诗的情趣生活之美啊,高! 梦回路
凄迷期
纵酒狂
烟雨遥
仗剑恩仇需纵酒
笑傲苍穹追征途
大漠留魂无意起
锦瑟声声古江书 都说是“女人心,海底针”,但施肩吾对红粉佳人们的心思似乎时分了解,他的诗中有很多表现女子的情怀,比如写妻子因老公终夜不归宿而伤心“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写夜宴时男女嬉笑的欢情“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写吃醋的女人“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写空床独守的思妇“香销连理带,尘覆合欢杯。懒卧相思枕头,愁吟夜起来。。”都写的细致入微,真奇怪,他怎么对女性心态这样熟悉?难道是半路出家的?曾经也是个盖世界浪子班头,整天在脂粉堆里混的?呵呵 研究施肩吾,或许更能展现盛唐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风貌。 梦大唐,大唐到,正如说曹操,曹操到,新兵报道,请袖姐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