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4|回复: 4

15个工作日与《升仙太子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8: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个工作日与《升仙太子碑》   在偃师市府店镇的缑山上,矗立着一通由武则天亲自撰写碑文的升仙太子碑。相传周灵王之太子晋在缑山得到仙人的指点而成仙,后人曾在此修建了升仙太子庙。女皇武则天到中岳嵩山封禅路经缑山,灵感大发,后亲自作文命刻于石碑之上,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唐升仙太子碑。碑文33行,每行66字。这篇洋洋洒洒两千多字的碑文不仅是对升仙太子的纪念,而且是对武则天统治下的周武王朝的颂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女皇的壮志豪情,展现着女皇的旷世才华。这通碑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了,它同附近的太子冢,即埋葬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太子弘及哀皇后的陵墓,一起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碑文内容及书法都是研究武则天的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遗憾的是,凡来瞻仰这通碑的人,多都看不懂碑文,有些人虽能看个片言只语,但对内容茫然无知。能看懂碑文的人太寥寥无几了。如今,终于有一本《升仙太子碑》注释的书出版了,并且也附在《武则天与偃师》一书的后边。《武则天与偃师》一书是由武则天研究会会长赵文润和偃师原文联主席刘志清主编的。《升仙太子碑》碑文是由曹林筆和张渠老师注释的。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是对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重大贡献,更是武则天研究者需备的资料。

   为《升仙太子碑》做了详细又全面的注释的人不是专家和学者,即不是有名望的史学巨擘和文坛泰斗,而是偃师的两位古稀老人。一位是缑麓老农曹林筆,一位是在偃师高中退休的张渠老师。曹林笔老人在府店生,府店长,自幼聪颖过人,为府店学校校长时年仅十八岁,后为家庭出身所累。“大地主”的帽子戴了许多年,使老人在逆境中度过了人生的黄金岁月。老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几十年如一日,对中国历史和文学,对书法都颇有研究,达到苦心孤诣的程度。老人每天都早起晚睡,洒扫庭院,浇花浇树,把家里整理得井然有序,赏心悦目。全家四世同堂,和睦而温馨。夜晚,老人则伏案笔耕,孜孜不倦。老人写诗作文,书法更是闻名。虽为农民,但知识相当渊博。

在1973年,老人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奉命对《升仙太子碑》做注释翻译。老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像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凭着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毅力,逐字逐句地译出来碑文。当时给老人的全部报酬是记了15个工作日。

   若干年后,张渠老师见到了这种手抄本,大为赞叹。他又着手进行补充和完善。张老师博览群书,态度严谨,终于使碑文具有了二百多条正确而清晰的文字注释,总计两万多字!

   在此,我们应当感谢曹林笔老人和张渠老师!--------

            小潭   写于1998年9月22日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2 19:25:28

曹麟筆

老人的名字一直寫作 曹麟筆   我往電腦上輸錯了
                 ------------小潭   08.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12-12 1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3 0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耕作 流芳后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0 2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YS小潭写的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1 14:43 , Processed in 0.0288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