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7|回复: 1

“翻版罗彩霞”何时才是尽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08: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省交口县水头镇妇联主任程亚琴,14年来一直用“杨月珍”的身份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面对找上门来的杨月珍,这对昔日同窗间的会面并不友好,撂下一句“我和你没什么好说的,你有事找领导”后,程亚琴扬长离去。捂了14年的盖子,经此次尴尬会面渐渐掀开,经《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后,山西版“罗彩霞”事件慢慢浮出水面。   

  作为曾经轰动一时的标志性事件,罗彩霞案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尽管早在罗彩霞愤而讨还公道之时,舆论就普遍预言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类似的高考冒名顶替现象竟能如此普遍。罗彩霞维权时曾透露,因类似遭遇而向她求助者“不下50个”;罗彩霞案之后,各地“翻版罗彩霞”事件不断曝光,以“罗彩霞”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结果长篇累牍——“安徽版罗彩霞”、“新疆版罗彩霞”、“深圳版罗彩霞”、“山东版罗彩霞”……如此多的“翻版罗彩霞”令人吃惊,而这还只是今年经媒体曝光的一部分。      

  罗彩霞事件曝光之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出《关于核实普通高等学校重名重身份证号在校生学籍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认真核查疑似冒名顶替的在校生;第二年秋季开学前夕,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市加大新生资格审查工作。现在看来,这些努力仍未阻止“翻版罗彩霞”的不断出现。   

  重提罗彩霞案,不得不说的是那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后的结局——历时一年多的拉锯战之后,罗彩霞与冒名顶替者王佳俊一家、湖南邵东县一中、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教育局等8名被告达成和解协议,罗彩霞放弃对各被告的其他诉求,冒名顶替者的父亲一次性给付罗彩霞赔偿金4.5万元。表面看来,终于讨回学籍的罗彩霞赢得了官司,实际上,在那场拉锯战中却没有赢家——罗彩霞身心俱疲,冒名顶替者的父亲身陷囹圄,教育局和学校都说自己是受害者……看似非常简单的一起案件,因各方当事人的莫衷一是陷入罗生门,至今令人难辨真伪。   

  公众当初之所以关注罗彩霞案,不仅仅是支持罗彩霞为自己讨还公道,更是希望发现和堵死制度漏洞、斩断幕后黑手,从而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然而,公众始终未能等到似乎触手可及的真相,更加诡异的是,此后发生的各类“翻版罗彩霞”事件与此如出一辙:一次次拉锯战后,冒名顶替者一再成为未解之谜,遑论有人因此而承担相应责任。当党纪国法的重拳一次次落在棉花堆里,公众似乎也逐渐失去了对类似事件的关注热情,此起彼伏的“翻版罗彩霞”令人审丑疲劳,尽管公众一再目睹有人凭借权力与金钱叩开大学之门,却也只能徒呼奈何,这大概也是类似事件层出不穷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冒名顶替上大学绝非一两个人所能操作,起码也会涉及考生所在的中学、录取高校、招生部门甚至管理户籍的公安部门。搞清楚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是解决类似现象的基本前提,冒名顶替者和受害者都只是站在台前的演员,牵线搭桥者才是真正的幕后导演。如果炮制丑闻的幕后导演总能一次次全身而退,那么,我们如何阻止下一幕丑闻的不期而至呢?

  对于身陷舆论漩涡的职能部门而言,当务之急不是用言语洗刷清白,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实际的行动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倘若事件不清不楚收场,他们将无一例外都是输家,因此而蒙受损失的岂止是被人冒名顶替者?   

  公平和正义是高考招录最基本的底线,冒名顶替事件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调查处理结果——我们曾经错过了罗彩霞,不应继续错过后来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7 16:05 , Processed in 0.0341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