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64|回复: 1

我的父亲“杨大尉”与其遗著《我的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1 17: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杨新安  

跟我父亲共事或与他年纪差不多、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杨大尉”。我从没有听大人叫过他的姓名“杨正兴”的。

我父亲一生慈祥、朴素、厚道。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没有打骂过他的儿女,虽然我们小辈都做过不少错事;父亲从没大手大脚乱花过一分钱,虽然他的月薪不薄;他更没跟别人红过脸,纵使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所以周围的人都说“杨大尉是个忠厚人”。

我父亲1976年12月11日早晨因突然心肌梗塞而去,时年55岁。当时只有我母亲在旁,我那时下放在临海桃渚洞港农场。留下的遗物除了他在战争岁月里出生入死于枪林弹雨中所获得的十来枚勋章、奖章、纪念章和一套军装及一些证书、证件外,主要就是他在去世前几年写下的《我的回忆》了。

《我的回忆》,我是看着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写的,用时大约4年。当时我读小学或初中,不懂事,不知父亲一天到晚在写什么。《我的回忆》字迹比较潦草,当时我根本看不懂,就是现在看起来也相当吃力,因此也未读过,这样一放就是40来年。今年我叔叔杨正英(我父亲唯一的亲兄弟,跟我父亲相差26岁)从老家河南偃师来到临海,我拿出父亲的遗著《我的回忆》给他看。他说:“你爸的字看起来就是吃力,以前他给我写信,我都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慢慢看懂的。”我于是就请他帮忙,得空把《我的回忆》誊写一遍。

《我的回忆》全文体裁用的是自由体诗,除了几条注解外,全诗朴素无华。4万多字,写在一本10×13厘米的蓝面小日记本里,纸质早已泛黄,全本的字迹退色相当严重,有半数左右已看不大清楚。因此,有些实在看不出、猜不透的字就用“□”来代替;个别地方甚至整段都这样,我们就整段空起来。

我们整理《我的回忆》的尺度是:主要在形式上修改错别字和异体字,还有个别不大通顺的语句;内容上则忠实原文,以保存它的史料价值。我们晚辈之所以决定要把《我的回忆》印出来,原因无非是这么几条:一是告慰于九泉之下的父亲和无数与他并肩作战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英灵;二是《我的回忆》无疑有它的史料价值,如《歼灭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和《临汾攻坚战》等惊心动魄、艰苦异常的战役。此外,印出《我的回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回忆》提到了不少有名有姓的战友,我们想,他们当中很可能还有部分人至今还活在世上,如曾经奋不顾身跳入河里把我父亲救上岸的“裘同志”,还有与我父亲曾经朝夕相处、亲密合作过的朝鲜宣传队工作站的朝鲜族同志,更有同在部队里与我父亲一块出生入死、患难与共过的许多战友,他们要是能够读到我父亲满怀深情写下的《我的回忆》,那对我父亲的在天之灵及众多与我父亲生死与共过的亲如兄弟般的战友,将是多么大的欣喜和安慰啊!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我叔叔杨正英把《我的回忆》誊写出来之前,我们全家人对父亲大半生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基本上一无所知!读后,我们的直系家属都感慨不已。因为我父亲生前很少对他的子女——我们七个兄弟姐妹——说起过他那段多次九死一生的磨难。从中也可见,我父亲多么厚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多么地来之不易!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整理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我父亲的遗著《我的回忆》,作为对建党90周年的一份深情纪念,奉献给广大读者。

杨正兴(1921.8-1976.12)河南偃师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8月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获得过国家颁发的“解放奖章”和“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8年3月退伍转业。1955年12月被授予大尉军衔。
发表于 2011-7-12 0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3:39 , Processed in 0.0488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