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洛阳] 重走范园——西祖师山纪行
本帖最后由 伊洛风云 于 2011-3-21 19:06 编辑重走范园——西祖师山纪行
会须一饮
上周四夜,进入了久违的户外网,河洛户外的范园至西祖师驴行贴,让我眼睛一亮,亳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那是我的驴行处女线。
3月19日早6点,在来客仙、伊洛风云的带领下,河洛户外25名新老驴友乘车前往伊川范园,开始我们周末放飞心情愉悦身心的文化之旅。
上午8点多,我们来到了苍松翠柏掩映中的范园,雄伟高大的范仲淹汉白玉雕像矗立在眼前。初春的时节,乍暖还寒,下车一吹凉风,顿觉精神倍增,怀惴新奇,大家步入范园,祭拜凭吊这位伟大的先贤。
范园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墓地,地处洛阳东南15公里处,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范园分前后两院,前院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园中有欧阳修撰文石碑和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后院为次子范纯仁(曾任过宰相)、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
此行,我们有幸与范仲淹的谪传31世孙范留君先生为伴,他是看到河洛户外范园帖后欣然报名的,并带来了他的同事和学生。在范仲淹雕像前的石阶上,范留君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范氏历谱和范仲淹生平事迹,并略述了范仲淹 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闻。他说,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曾和包拯同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后人尊称为“商圣”的范蠡的后人,是唐宰相范履冰的第9代谪传世孙,祖籍为江苏吴县(今苏州),翻开所有的文学书籍,都无一例外写着:“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但他却是其父范墉在徐州为官时所生,而且也是在遭贬后,由青州调往颖州的途中,行至徐州时,病情加重而溘然长逝的,时年64岁。范仲淹死后安葬在河南,而非苏州,据说一方面是其母改嫁无法入苏州安葬。一方面是他效仿唐代三朝居相的姚崇(姚崇及其后代的墓地就在范园东南300多米处)。范仲淹的先祖范履冰在唐武则天时曾任宰相,范仲淹曾在信中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
留君先生的一番讲谈,使同行驴友受益匪浅。接下来,他的两位学生又一起给大家朗诵了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和着朗朗的诵读声,大家齐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本次文化之旅渐至高潮。
十点多钟,车把我们送到范园东北2公里多的山脚下,返回水泉等 待。众驴友开始向山顶进发。以前没有从这个点儿上进过山,对山径还比较陌生,几至山前,但见山势嶙峋,崖壁陡峭,哪有上山之路?但一行大多是老驴 ,也算艺高人胆大吧,在一位驴友“世间本无路”的感慨中,大家游目四顾,循着山势,勾向西北,顺着一条窄窄的山摺攀援而上。这是一条什么道呀,满坡都是山水冲刷堆铺的碎石,异常艰险难走,稍不留心,就会滑下山坡,并且遍地荆棘丛生,这边脚下一滑,不由自主地抓向棘枝却换来满手刺心般疼,那边看准一块硬地,刚一脚跨过去,衣服却被棘针挂住,滋啦啦直响,就连我们迎风飘扬的河洛户外队旗也与棘针多次亲密接触,经历了一番“真枪实弹”。但是,正所谓“纵有千难和万险 ,驴友脚下只等闲”,终于,经过一番汗透衣背,把这段险路抛在身后,昂首踏上峰顶。
稍事休息,等齐人群,我们沿着山脊的小路,迤逶向东,此时,正好飘来一丝细雨,满脸汗珠顿然消失,山间美景入眼而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遥岑远目,沟壑遍地,胸有河山无比宽的感觉悠然而生。
行进间,有驴友声情并茂地吟到:“北风吹”,马上有接:“细雨飘”。又吟:“春来到”,再接:“山花俏”。领队来客仙则哼着80年代著名歌星陈美玲的《假如》一歌的调子,用自编的词,欢快地唱了起来:
我走过青草地,
漫步在小山脊。
让细雨亲吻我,
让风儿抱我。
风儿柔又轻,
远山雾迷迷,
凝望着流云,
想起了你......
12点半,在一处避风地,驻营午餐,多是老驴,都很会调剂生活,烧鸡、火腿、酥肉、美酒,一番大快朵颐,同行的几个年轻后生,不禁馋涎,却又羞涩着不肯加入。
饭毕,众驴友一鼓作气,连翻两座山峰,登上西祖师山顶峰,进入今日文化之旅的第二站——荡魔观真武殿。西祖师山与牛心山、东祖师山遥遥相对,海拔近千米,因祖师庙紧临南边崖嘴,故又称“北金顶”(与南边的武当山金顶相对而言)。早年间,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一砖一瓦背负上山,三月三庙会时,男女老少皆背砖负瓦,颇为壮观,由是而数殿落成。在真武殿天师座前,一些虔诚的驴友恭神参拜,默默许愿。我在此向他们献上诚挚的祝福,愿他们美好的期待变成现实,愿快乐和幸福与他们永远相伴!
下山途中,大家依然兴致盎然,谈笑风生,满山遍野鲜嫩的野蒜苗真是大自然的又一恩赐,信手采来,野蒜炒土 鸡蛋、野蒜鸡蛋饺,呵呵,明天的餐桌上,又多出了一道鲜美的佳肴。
下山后,参观水泉石窟。水泉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虽仅有一所洞窟,但其中的两座主佛并立、佛菩并列、二佛二菩萨造型等表达手法有别于全国各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名冠中外。师先生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对偃师厚重的文化积淀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热爱河洛大地的热情。
返程时节,细雨再次飘落,洗去了我们一天的劳累和疲惫,大家意犹未尽,一路欢歌,在伊洛风云难忘今宵的领唱声中,回到我们幸福的家园。
此番登山,我们真实体验到了痛并快乐的感觉,领略了妙趣横生的境界,缅怀先贤,追今抚昔,经历了一番情感的洗礼和道德的升华。
谢谢河洛户外组织这次有意义的驴行!
谢谢来客仙、伊洛风云两位领队辛勤的付出!
2011年3月20日 后记:
2009年2月28日,我和惊起一鸿一道加入驴队,走进绿营,跟随山野户外完成了我们驴行的首旅——潘沟-范园-西祖寺,如今,惊起一鸿仙逝已一年有余,重走此线,感慨良多,触物思人,思绪万千,特作此纪行,献于挚友,以为两界共享吧。并附上2010年元月10日惊起一鸿追悼会后,我所做七律一篇,聊表追忆之情。
七律
送别惊起一鸿
深躬已成断肠别,
情真难续结伴游。
怀君勤政无闲日,
念旧抚孤有白首。
惊世骇俗非本意,
起落升谪岂我求。
一朝驾鹤归极乐,
鸿鹄远志遂得酬。
会须一饮
重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千古名句啊! 读会须一饮七律有感,特和七律一首,望兄斧正。
和仲交友君子圈
会当真情天可鉴
须待天涯永别时
一腔断肠思绪添
饮罢清酒觥筹去
七情友首吐豪言
律法无情人有情
诗吟人间义为先
同行驴友 范 本帖最后由 伊洛风云 于 2011-3-21 19:07 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