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管见录(六)
本帖最后由 暮春之月 于 2011-3-5 08:31 编辑散文创作管见录(六)王炳全 构思是关键,写人是根本。因为,文学是人学。散文写人的特点是粗中有细。它不必全面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不要求用多种手法具体描写人物,但有时又非常细,细到入木三分。比如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写到毛主席离开延安机场赴重庆谈判时,在飞机舱口向人们挥手告别。就在这挥手的一刹那,作者是这样写的: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在日常生活中,挥手告别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在作者笔下却不简单,先是举起来,就用了一个“很慢很慢”,两个“一点一点”,还要加上两个“举起来”。突出强调这个动作的缓慢、庄严。等到举?头顶,作者又用了六个字:“突然用力一挥”,把毛主席在这伟大历史关头的决心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再接下去更妙,从“用力一挥”,突然嘎然而止,笔锋陡转,由动到静,“停止在空中”,还再加上一笔“一动不动”。把在这个特定场合的瞬间领袖与战友、与人民之间的依依深情艺术地再现出来。因此,该细的地方一定要细。这个细写,要为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服务。作者细写人物的某一点,常常是个关节部位,在这一点上,要求作者的感情力透纸背。再如散文《钻石,你在寻找谁》,写的是山东姑娘魏振芳拣到大钻石并主动上交国家的事,这件事当时曾轰动全国,各大报刊都作了报道。作者把文章写得俊华秀美,是为了挖掘人间的钻石,借以展现一个精神文明新人的形象。一个普通农民拣到特大钻石纯属偶然,但由此昭示她的心灵之美则是必然的(如她主动去挖最硬的地块的那段描写,别人挖不动扔下不干了,她却自觉去挖并挖出了钻石),这正是散文写人的奥妙。文章结尾的升华也写得妙语连珠:她的语调像无风的湖面那么平静,她的思想却折射出比钻石更强的光辉……呵,年轻的姑娘,你对志趣有自己的操守,金钱未能撼你志,地位未能易你色。你坚硬、稳定,光洁晶莹,你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时代的金刚石!写散文,无论写人状物,都要求对生活有独到的观察,不能人云亦云,老是步人后尘。比如写红叶吧,多数人是屡屡赞赏红叶的美,但有一个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秋天他到林区游览,发现那些颜色斑斓的叶子,大都是劣质的杂木、灌木、草本植物所长。因为其素质差,经不得寒风和霜冻,过早地萎缩、变色,显示出行将凋落的病态。这样一想,那染醉秋林的红叶,还有何美可言?作者据此写了秋林随想,抒发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1_318:} 散文写人的特点是粗中有细。它不必全面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不要求用多种手法具体描写人物,但有时又非常细,细到入木三分 这样的课堂真吸引人! 回复 1# 王炳全
谢谢偃师的文友如此认真的阅读,我是网上新手,不大会操作,就集中回复,失礼之处请谅.当年我的教师父亲曾被下放偃师劳动锻炼,我对偃师怀有特殊的感情,这里有我不少文友,希望和你们多交流,有空我一定多去偃师看看,写写我的感受和感激之情 回复王炳全
谢谢偃师的文友如此认真的阅读,我是网上新手,不大会操作,就集中回复,失礼之处请谅.当年我的 ...
王炳全 发表于 2011-3-9 09:34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代表偃师的网友们欢迎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