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保护特点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一般出生后5—6个月长出的是一副乳牙,牙齿数目少,体积小,咀嚼能力低。
长到6岁左右才开始逐渐替换为一副恒牙。全部乳牙大约在口腔中要工作6—10年,才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步从口腔中离去。
保护儿童乳牙,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减少牙面有害物质的附着,增强牙齿和牙龈的抵抗力。睡前不吃糖果、饼干等零食。
(2)吃饭不挑食,多吃粗糙和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菜梗、甘蔗等,因为这些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正常的咀嚼功对能咀嚼的发育和颅面骨骼的增强起着生理性刺激作用,使咀嚼更发达,骨的结构更坚实。
(3)纠正口呼吸、咬手指、咬笔杆等不良习惯。
(4)定期检查,对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可轻视小儿的牙病,如果乳牙保护不好,恒牙也难以保证健康。有的恒牙发生釉质发育不良,就是乳牙的根端病变所造成的。所以,保护牙齿应该从乳牙做起。
在牙科医生的诊室外,总是有很多妈妈等待一个上午,就为问问医生“宝宝十个月了,怎么还不长牙?”、“为什么宝宝长了8颗牙就不长了?”一类的问题。
似乎判断孩子的牙齿健康与否,就看出牙时间的早晚以及是否长齐。可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却表示,与出牙相比,牙齿萌出后的健康更需要家长的重视。
“婴幼儿龋患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发育问题等等,但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口腔卫生不良,这主要是由于家长缺乏清洁意识造成的。”
据了解,宝宝出生后到乳牙全部长出以前一段时间,由于母乳不足或缺乏,一些年轻妈妈须用奶瓶喂宝宝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如果其中放糖太多,或让宝宝躺着喝奶使奶瓶嘴直接与上前牙接触喂食,便很容易发生“奶瓶龋”。
“奶瓶龋”一般从上前牙开始,逐渐向两侧后牙发展。牙齿龋坏会降低咀嚼功能,从而影响小儿全身的健康,甚至影响面部发育。赵玮主任说,孩子常常含奶瓶睡觉,不含着就睡不着,这种不良习惯完全是家长养成的。
“妈妈们总说把奶瓶拿开宝宝就哭闹,实在没办法。可是孩子哪懂得这其中的危害呢?还是家长不够重视,觉得无所谓,才会放任不管。”
及时给宝宝清洁口腔是家长容易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牙科医生认为,宝宝在2岁前就应由家长帮助刷牙,但家长通常觉得孩子牙齿太少,刷牙有些多此一举,而且宝宝一旦拒绝和逃避刷牙,家长也不愿再极力勉强。
一个不重视,一个不配合,孩子口腔卫生不良,龋病自然容易高发。从这个角度来看,宝宝出牙早也是有利有弊的。不过,即使教会了宝宝刷牙,在学龄前最好仍由家长协助或监督完成。
“孩子太小,刷牙总是很难干净的,此时的重点并不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赵玮副主任如是说。
要维护新生儿的牙齿健康,首先要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喂代乳品时不要放糖太多,喂食时应让小儿坐立,而不要躺着喂。奶瓶嘴应放在小儿上下牙之间,减少食物直接与牙齿接触的时间。
喂食后应给小儿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被细菌发酵破坏牙齿。其次还要讲究喂食时间,一般在小儿睡醒后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后小儿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得不到清洁,易发生“奶瓶龋”。
口腔保健则应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孩子在长牙以前,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纱布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
实践证明,这种清洁方法不仅能清洁口腔,而且能促进小儿口腔粘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当牙齿萌出后,父母可用食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小儿牙齿的各面。
一日数次,最好在饭后和睡前进行。上下牙全部萌出后,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也可用牙刷沿牙颈部作小旋转轻刷,可配合使用可吞服的牙膏。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伤及口腔粘膜和牙龈。 O(∩_∩)O~ O(∩_∩)O~ 谢谢!很有用。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不要频繁吃、发甜、发粘类的食物。爱吃甜食,就一次吃够,完了,认真仔细刷牙。 {:1_33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