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东屯爱心养老院让夕阳更美
“早上豆浆油条,中午香面条,一星期不重样,几碗都不嫌饱啊……”,山化乡东屯村“爱心养老院”里的老人张大爷高兴地说道。今年春节后,东屯村的的王建峰和蔡惠卿夫妇创办了“爱心养老院”。谈起办养老院的缘由,蔡惠卿说道:“种了半辈子地,俺的俩儿子也成人了。我常在村里面看到许多老年人因儿女不在身边,而且非常孤独。我这人不烦弃老人,最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聊天,照顾他们,于是,就萌生了办一家养老院的念头。没想到这个想法和俺丈夫王建峰不谋而合。”于是,夫妻俩便全出家中的积蓄,在自家的两亩地上办起了东屯村的第一个“爱心养老院”。
为了照顾好老人们起床、刷牙、洗脸、甚至穿衣,蔡惠卿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先做好饭,然后帮老人们起床洗漱。养老院里有位患有脊柱压迫症的老滑,今年50多岁,但已经卧床好几年。由于不经常活动,老滑的大便不太通畅。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蔡惠卿便把老滑的馍泡在汤里,还时不时地熬些利于排便的汤给老滑喝。在蔡惠卿的尽心照颐下,以前四五天排一次的老滑现在终于能和正常人一样顺畅地排便了。老滑每次解小手仍需有人搀扶,一次,王建峰不在,老滑又急着上厕所,蔡惠卿便搀扶着老滑上厕所解了小手。老人们得知后,都说王家夫妇比家里人还亲啊。
刘大妞今年61岁,由于半身不遂,下身感觉麻痹,在刚来养老院的时候,她一天中尿湿裤子两三次是经常的事儿,蔡惠卿不但每次都给她擦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还记得每天多次提醒她上厕所。难能可贵的是,记者在走进房间后发现陈设简单,但整洁干净,床褥内外没有异味也没有污迹,老人们身上的衣服也是干干净净。
采访中从与老人们聊天到喂老人们吃饭,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王建峰、蔡惠卿夫妇俩发自内心的热情。有的老人听力不好,他们就贴着老人的耳朵一遍遍的重复着同一句话,直到老人家听明白为止。有的老人耍小孩子脾气,夫妇俩就耐心的哄着,笑着脸,一句句的“叔,这没啥,没事的……”哄得老人们直乐呵。给手脚不方便的老人们喂饭的时,要一口一口的吹凉了,才能送到老人的嘴里……当记者问蔡惠卿到底是什么让你每天都能做到这样不烦躁,她还是那句话:“我最不烦弃老人,最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聊天,照顾他们。来俺这儿的都是乡里乡亲,他们信任我们,我们更不能让他们失望呀。”记者问她有什么心愿没有,蔡惠卿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希望政府能帮俺夫妇一把,能让俺们贷些款,让这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来更多的老人。”
现如今,开办不长时间的“爱心敬老院”已经成为数名老人幸福的“家”。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不再孤独。共同的时代经历,使老人们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成为知心的朋友,感情的交流让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营养搭配均衡的一目三餐,让老人的身心更加健康。老人们在爱心养老院里吃得好、睡得香、过的轻松、舒坦、快乐,这夕阳也自然更美了。 东屯也有养老院了啊太好了~~~~ 让人欢喜让人忧希望中国以后不再需要养老院 ~~~ 不知道杂收费类? 养老院是个方向,听市医院院长说,等把新楼住院部弄好,北边院子要办养老院. 养老院是个方向,听市医院院长说,等把新楼住院部弄好,北边院子要办养老院. 哦 不知道我们老的时候 会住什么样子的养老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