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达风速车友会】【铁骑天涯】12月11日南石山骑行约伴贴
【美利达风速车友会】【铁骑天涯】12月11日南石山骑行约伴贴(河洛文明感悟行之七十)
活动日期:2010年12月11日
活动路线:偃师美利达专卖店---南石山---偃师(约75公里)
【活动安排】:12月11日(周六)早7:20在美利达偃师专卖店前集合,7:30出发
【特别提示】:了解南石山。
活动目的:骑出健康快乐!感悟河洛文明!
出行方式:自行车骑行
集合地点及时间:12月11日(周六)早7:20在美利达偃师专卖店前集合,7:30出发
报名方式:电话(联系电话:67730663)或跟贴报名。
难度等级: ★★
强度等级: ★★
冒险指数: ★★
风景指数: ★★★
趣味程度: ★★★★★注意事项:
1、出发前请提前了解沿线景物。
2、自带身份证件,雨衣,衣服(注意早晚保暖),手机,照明设备,速效伤风感冒胶囊、氟哌酸胶囊、创可贴等常用药品,头盔,手套,风镜,束裤带。
3、途中如有费用实行AA制。
4、车辆类型:公路、山地车均可(普通车辆禁行!)。
5、如遇大风或阴雨天气,活动取消。
6、本次活动有一定的强度,参加者要具有良好的体力和团队精神。骑行时要听从领队指挥,遵守交通规则。
7、各位队员自行购买个人人身保险。
9. 本次活动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下大雾刮风4级以上雨雪天气自动放弃,参加活动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个人因素导致的意外事故及刑事责任,自己负责。
10.从安全角度考虑,参加队员须服从领队的安排,不能擅离队伍,队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保障活动顺利和快乐的根本。
11.爬坡和冲坡具有一定危险性,为安全起见,报名时应强调纪律:遵守秩序,听从领队人员指挥,
12.拒绝没有团队精神,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人参加
13.请自行购买相关保险,组织方不担负任何意外事故的相关责任.
14.请每人随身准备一些午休用具,做好午间休息
15.因骑行当中消耗体力较大,所以务必请大家在骑行过程中备一些高热量的小食物和水以达到及时补充能量的作用
16 .垃圾-请所有新老驴有遵守我们的规则,撤离营地时整理干净,爱护环境。保护名胜古迹,热爱自然。
17.时间-请新老驴友遵守集合时间,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到整个大家,所以务必请大家提前到达
18.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神经病等容易突发疾病的人员,严禁参加活动,由此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组织方概不负责。
19、【免责条款】
本活动为非盈利性质的自助游活动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参加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如系18岁以下人员参加需有家长陪同),本活动为自发、自愿的活动,性质为约伴同行,组织方自己承担同等A费,不存在任何正式非正式的合同关系,途中出现的任何意外与组织方无关;活动中如发生意外事故,组织者可依人道主义精神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报名参加者和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组织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不了解呀,南石山? 听说是做唐三彩的地方对吧? 回复 3# 凌菠翡步
是全国最大的 南石山村
【简介】 河南省孟津县南石山村是中外文明的洛阳唐三彩发源地,位于孟津南部、洛北近郊,全村6个村民小组,386户,1386口人,耕地面积2010亩。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高档陶制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釉色光亮饱满,造型生动逼真,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因始于唐且盛于唐,故称唐三彩。自唐代以后,因种种原因,唐三彩工艺渐渐失传,直到清代末期,陇海铁路修建至洛阳段时,沉睡千年的珍贵国宝才得以出土重见天日,经专家鉴定,为唐代失传的艺术珍品。后经洛阳南石山艺人多年探索,刻苦研制,生产出类似于出土文物的复制品,才得以使失传千年的中华宝贵艺术的以传承,“洛阳唐三彩”称谓由此而来。 建国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过问下,南石山村的老艺人开始有组织的批量生产唐三彩,1972年成立了唐三彩仿制厂,产品远销国内外,还被中央领导作为国宝赠送国外友人。改革开放以来,唐三彩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其复制品质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知名度不断提高,多次被国家、省部级评为金奖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南石山村唐三彩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产品不仅有唐三彩复制品、新工艺,且有黑陶、红陶、白陶、绞釉、兵马俑、壁画等产品,村中唐三彩制作公司及加工作坊达到100余家,经过市场的规范与整合,目前南石山村仍然保存下来具有唐三彩制作基础实力与产品研发能力的公司达3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30余万人,村中唐三彩年产值达到7000余万元。目前南石山村是中国唐三彩产业领域内历史最传统、资源最丰富、人才最集中、工艺最优秀、产品最畅销的唐三彩专业村和唐三彩文化产业基地,2009年4月,该基地被孟津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孟津县南石山文化产业基地,2009年2月,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营文化产业试验基地。 【历史沿革】 在洛阳,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样一句俗语:“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位处九朝古都洛阳以北的邙山,自东周以来即为历代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殡葬风水宝地,民间则有“邙山墓多无卧牛之地”之说。 南石山村正处北邙腹地。清朝末年修筑汴洛铁路,勘探路基时发掘出的许多色彩斑斓的釉陶器物,让这个小村轰动一时——这些器物经当时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研究鉴定,确认为已失传千年的唐三彩。一股唐三彩收藏热随之在当时的中国兴起,这给擅长修补文物的南石山村农民带来了机会。 进入1920年代,出土的“唐三彩”告罄,南石山人的修补生意渐渐冷落。这时,高家族谱上位列27代一个名叫高良田的农民,从长期的修补中琢磨出一条新路:他成功地仿制了唐三彩。自此,南石山村成了“唐三彩”工艺的复活地,名噪天下。 这个与唐三彩结下不解之缘的小村,七十多年之后,再一次因为文物界的一桩公案,成为关注的焦点。 1994年夏,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北魏陶俑出土甚少,这些外表斑驳的陶俑,很快引起了收藏者的关注。几家国家级的博物馆,则迅速拨专款对其进行“抢救性收购”。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后来在央视回忆说,“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权威博物馆的举措,引燃了民间收藏者的抢购热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向来稀少的陶俑,这一次却似乎总也买不完。而且与以往越买越贵的趋势不同,价格也一直波澜不惊。这引起了文博部门的警觉。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出来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所谓的北魏陶俑,其实是河南省孟津县一帮农民的仿作,其中一部分即来自南石山村。 南石山村高仿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因为战乱和“文革”,曾两次失传然后“复活”。到1990年,这个产业的快速膨胀已经成了一种灾难。由于小作坊、小企业规模不等,水平和质量有高有低,销售途径混乱,许多农民沿路搭摊设点,沿街叫卖,竞相压价,原本颇为神秘的“唐三彩”,沦为“马路商品”、“地摊商品”。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量小作坊、小工厂倒闭,存活者也多数转向仿古唐三彩。如今,南石山村的72家企业中,生产仿古工艺的有44家,新工艺的有28家。 与新工艺唐三彩机器灌浆不同,仿古唐三彩须手工制坯,并经两次烧制后,还需埋入土内做旧,出厂时色彩斑驳,宛若刚出土的文物。 也恰在此时,中国开始兴起一股收藏热。一匹被盗出土35厘米高的唐三彩马,在黑市上可以卖到数十万元。南石山村农民做出来的这些看似古董的工艺品,因此受到了各路文物贩子的欢迎。最多的时候,南石山村生产的仿古唐三彩,80%以上被贩子买去之后,当作真品出售。 现在相比十余年前,这个文物仿制村的环境已然变化。变化之一来源于他们的省委书记徐光春。这位长期浸淫于媒体与宣传机构的官员,上任伊始即提出“构建文化强省”战略。在这位主政者看来,“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河南,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开发不够、利用不够”。 到2009年,作为这一战略的深入,推动洛阳唐三彩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被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而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则在迅速提高。现在那些文物贩子,已经不太容易把它们当作真品卖了。现在每个仿制文物底座,都有仿制者的名字,创建大师的品牌效应。而在经营上,则趋向集团化,统一商标,统一售后,提高档次,做大做强,打造阳光产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