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话题】天气预报究竟准不准?
天气预报究竟准不准?今年,罕见的雨雪和极端天气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在这场雪灾中,气象部门坦言自身能力的不足,“对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大雪、暴雪的具体落区把握还不够精细”,“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与国外差距超过10年”。
我们很纳闷,气象预报为什么不准呢?我们相信气象科学是一门科学,每天的天气预报通过种种科学数据向人们预测天气。但是另一方面,老农似乎也能预报天气,比起气象台也“偏差”不到哪儿去,这是为什么呢…
http://img1.qq.com/view/pics/8767/8767184.jpg http://img1.qq.com/view/pics/8767/8767475.jpg
雪灾过后,气象部门反省自身“落后”
此次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刚刚过去,大量善后事宜仍在紧张进行之际,作为与防灾救灾工作密切相关的气象部门,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坦言并反省自身的“落后”和能力欠缺,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态度和做法。无疑,如果这样一种态度和做法是诚恳、确实的,那将不仅有利于我们做好眼下急迫的灾后重建工作 。
今日预报有雨,明日艳阳高照时常发生
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早上六七点出门,明明外头下着大雨,广播里却说“今天白天晴间多云”,气象台可真敢报!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比如某地报雷阵雨,事后有市民到台里反映说,“就掉了几滴雨,你们预报错了”。
老农也能预报天气,比起气象台“偏差”不到哪儿去
要说容易,咱种地的老农尚能预报天气,比起气象台也“偏差”不到哪儿去。 如果老农的经验不能广为传布,那么,人家欧洲天气预报中心就有全球天气预报,只要收听他们的,“偏差”也不见得就比咱北京市自己的气象台大到哪里去。
http://img1.qq.com/view/pics/8763/8763121.jpg
气象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首先,气象科学是一们年轻的科学,尽管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人类对大气运动的规律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还有许许多多奥秘尚未被人类知道,我们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完全了解大气运动客观规律的境地。
看似简单,实则庞大的系统工程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
有时候一栋高楼就能改变结果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的副总经理朱定感叹说:“有时候一栋高楼就能改变结果。”他难忘数十年前在扬州市气象台工作的故事。那是“文革”后的第一次“三月三”庙会,朱定真下班后去看热闹,没想到出门不久就遇上小雨。不少人抱怨:“天气预报是干吗吃的?” 。
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越来越难的气象预报
中国气象局原任局长秦大河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短期天气预报将更为复杂。“比如说明天会下雨,可能暴雨变成强暴雨、大暴雨或者是特大暴雨,这种级别的增加,很难预报出来。”以济南大雨为例,当地气象部门早在4个小时前就发布了暴雨提醒。
http://img1.qq.com/view/pics/8763/8763122.jpg
天气预报报错,有别的目的吗
某日,广东全省所有城市都预报为雨天。但是,老天似乎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天气预报中信誓旦旦的雨情,却没有如期而至,全省反而是天气普遍晴好。为什么从中央气象台到地方气象台,都异口同声作出了完全错误的预报?网上有阴谋论者便由此说,这是典型的“政治天气预报”。因为,为了让更多滞留旅客选择留粤过年,显然雨雪天气是有关部门更希望看到的。
如果是,似乎得不偿失
在天气预报耍点阴谋,我认为对于缓解春运状况毫无意义。一则是短期预报在一两天内,所有人马上可以看到结果,完全无法作伪;二则是,作为始发站的广州即使天气晴朗,但目前北方普遍雨雪,滞留旅客仍然无法及时到达目的地,也没必要作伪。
原来外国气象局的日子也不好过
近日在莫斯科市政府的周会上,市长卢日科夫表示,除非莫斯科气象局同意要为天气预报不准交罚款,否则气象局将得不到拨款。这已经不是卢日科夫先生第一次对俄罗斯的天气预报员发脾气了。几年前,一场破纪录的大雪袭击莫斯科时,卢日科夫则扬言要把俄罗斯联邦气象局的所有气象员都解雇,并号召在莫斯科开展独立的天气预报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