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梵雅正 发表于 2010-11-22 22:03:35

“学校那点事……”——走进东屯村

    相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此屯兵,分东西两大营,西营在今城关镇辖区,东营即在东屯。       传说元顺帝时,此地连年遭受水灾,良田被吞没,房屋倒塌,人食树皮,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人们流离失所。时有打架闹事现象,此时县令为了使村民们和睦相处,将东屯村改名为乐义村,包括前屯、后屯、东义沟、西义沟、魏窑。到了民国24年和24年老城遭淹,又有许庄、寺庄、齐庄、老城庶民到此谋生,此时县长杨兆钫仍用乐义为村名。王窑有人抗议用乐义为村名,县长为安定民心,故王窑以东村庄为东乐义,该村为西乐义。据说西乐义的村名从清代嘉庆年间考试一直使用到解放前(魏窑神州庙出图碑文显示)解放后一直用东屯作为村名,西乐义原辖前后屯。民国24年此地涨水后,人们都迁往北边几个自然村居住,从此前屯消失。   该村灶上学(东沟后寨)由郑永田、郑保全、萧方璋任教,除此外还有人在古贤寺办学。在这里只要能认识自己名字就辍学,从事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业。民国28年,在魏窑村办中心校,1—6年级,东沟寨上分校,1—4年级(初小)。1944年有槐庙人田儒,在魏窑村办河南省私立光豫中学,分初高中,夏法、戚更林、叶自清任校董,当时有9个班,学生675人,教师35人。解放后县政府各部门均有光豫中学学生任职。1952年办可与班5个,简称学校,又于1960年办民中。文化大革命前东沟6个生产队各盖教室一个,经费材料自备。1972年魏窑中心校搬迁至东沟,从此改名为东屯小学。1981年中小学合办。1991—1996年大队投资176万元,修建中小学教学楼各一座。目前中学有6个班,学生260余人,教师30余人,小学有12个班,教师20余人,学生360余人。多年来,升入高中105人,职专617人。小学解放前由张梦如、蔺正卿、段黑洛、曹尚智任校长。解放后由丁浩然、刘建基、曹毅、吉林、孟安民、许福寿、郭保欣、宋龙海、宋光欣、滑占国、王润泽、秦华贞、蔺宏君、彭会霞、张文杰先后任校长。中学王进贤、滑春林、郭学民、庞海晓先后任校长。

猫咪 发表于 2010-11-22 22:24:21

秋水怡人999 发表于 2010-12-9 08:34:53

{:1_323:}

麦速 发表于 2010-12-16 12:47:21

过眼浮云 发表于 2011-3-16 18:37:55

呵呵谁呀知道的这么仔细

翌梵雅正 发表于 2011-3-17 01:10:18

{:1_33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校那点事……”——走进东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