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店古迹之——府店的桥
府店古有三桥,一曰“望仙桥”;一曰“望嵩桥”;一曰“升仙桥”。 从小就听年长的人说过“百步两道桥”的故事。
旧时,人们以鄂岭口和马鞍山为界,习惯地称山的南边登封为“山南”,登封也称山的北边为“山北”。古时候交通不便,山北的人们要往山南或禹许以远的地方去,都要穿行府店、经黄鹿岗(今岗坡岭)、参驾店、过轘辕关,这就是史上称之为“轘辕古道”的一部分。府店古时是轘辕古道上乃至偃南的一座重镇,号称三里长街,两条用青石板铺就的车道横贯东西,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栉比,白天叫卖声不绝于耳,夜晚车马声响彻三更。府店村西地势平坦,道路较为好走,而村东的三道石坡之下休水那里,即府店人呼之为“五龙之口”的地方,为五条沟壑汇聚之处,东出府店,走臧家湾,取向东南,须绕行沟沿,道路崎曲凶险,十分难行。于是,府店的乡绅谋筹着要在村东不足百步之遥的“梯子撑沟”和“灵泉沟”上架两座桥,天堑通途之美银两所需多多啊,怎么解决?那时,山西商人遍及天南海北,府店也不例外,三里长街上,山西商号林立,通途利商之好当为山西商人所企愿。于是府店的乡绅和山西商人两两相商,分建两桥,“梯子撑沟”沟浅且宽由山西商号出资筹建,“灵泉沟”沟窄且深由府店乡绅出资筹建,两厢公平,不欠你我。于是乎,两桥的营建同时铺开,不分昼夜,你追我赶,不到满月,山西商号营建的西桥已近完竣,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东西,宽阔的桥面贯通“梯子撑沟”两崖,工地上技艺精湛的石工还在錾凿着,旁边散放着桥栏板的各种构件,那柱头上形态各异的小狮,栏板上那浮雕高出的“戏吹”,还有那龙穿牡丹凤穿莲,真是争奇斗艳,精美无比。山西商人既要督工建桥还得打理镇子上的生意,却很少去往府店乡绅捐建的东桥打量,往日里却只见当地的士绅、名贤、匠工、村人不绝于径,在这即将告竣的时日,山西商贾一行数人,得意洋洋来到东桥工地,这一看不打紧,个个惊诧,两目圆瞪,直呼上当。
原来“灵泉沟”桥已基本告竣,只见桥下一个不大的石拱,驼着在东干河拣来的卵石砌成的桥身,不宽的桥面仅能容一车通行,在沟深将近四丈的灵泉沟上,这座桥显得是那样单薄和简陋,简直和西桥就没得比。山西商人回到西桥工地,即命匠工们停手,转而把那只雕刻了一面的桥栏板反扣在了桥面上。如此这般,“百步两道桥”几乎在同一日竣工了。以致后来谁也没见过西桥上雕刻精美的桥栏板。 “百步两道桥”建成后,人们分别给这两座桥取了有寓意的名字:东来之客踏上西桥,左可眺望仙人王子晋驾鹤之缑山,下桥右行可直趋镇东休水河畔浮丘公洞之仙源,故西桥得名“望仙桥”;东出府店之客,过“灵泉沟”之桥,一路望嵩山而去,故东桥名曰“望嵩桥”。
http://b4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1be0295e8fd503df82e61ea831df221fd44cc5036ab0a680ae65c3ca8ec91db52c944cbe9d05c1b67c33c5dcaace073d95000233273b0c95f0b3c91a8f6d8d868e7e283f&a=44&b=44
百步两道桥之东桥——望嵩 桥
http://b37.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cbc11e91dcf5e179443e90d9ba5469210bbb7f6159b409321c4f52b0429a759de0ef84d974425528dc3dd253ac4b8ac55ca2768c4764b74612cc03fa6794f40129148c15&a=44&b=37
百步两道桥之西桥——望仙桥
老年人口传的“百步两道桥”的故事,带有演义杜撰色彩,与史所记相去甚远。其
实,“望仙桥”和“望嵩桥”同为府店人所
建,虽建桥时间都是在明代,但却不在同一时期。据清乾隆五十四年《偃师县志》记
载,望仙桥“在府店东。成化中,七品散
官高经创建。隆庆间,陈叔奠等重修”。明朝府店人陈叔奠等《重修望仙桥记》残碑
上所存的“成化”二字,可以印证乾隆五
十四年《偃师县志》所记是准确的。乾隆五十四年《偃师县志》“望嵩桥”条载:
“(望嵩桥)在望仙桥东。嘉靖中,乡民张
裴等建”。“七品散官高经”,为明朝府店人,“乡民张裴等”,是指府店村张姓、
裴姓的乡绅士贤等,这就把山西商人排除
在了建桥人之列之外。明成化帝乃嘉靖帝之祖,嘉靖与成化事隔两朝,从乾隆县志所
记“嘉靖中”与“成化中”约略地去判断
建桥时间,“望嵩桥”比“望仙桥”晚了约70年。“望仙桥”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
史 了。
http://b37.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36321015b62a3d3d7fa14c6a1937f9ad49df11791ea11dd5f093154f4933fd9450218d9f92e5dac81259bc149aff9b2d2053ae3d8827e8b49c91438d192198e26b982119&a=40&b=37
嵩桥北灵泉沟——泉之源
http://b4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4a6bf7e4bc5574fb55f589d89db5eb0850131c76d510df10e2ffe3b430c3ad72617cbeb84cf1c68b6a593595210de4ae8840e3e3f5a5368edad66fbc6f07b12847dbc989&a=44&b=43
望仙桥北立面——因年久耕种淤积掩埋了下部桥体,原本高大的石拱变得低矮
自“望仙桥”和“望嵩桥”相继创建后,这里成为许洛大道即轘辕道的一部分,迎来送往着南行北达的喧嚣车马和商旅人等。
据陈万里(1892年-1969年,中国田野考古先驱,现代享誉世界的中国古陶瓷专家)《游嵩十日记》载,民国八年(1920
年),陈万里在北京开会时,受潘干丞(府店村人)的怂恿,遂与张风鸣、冯申夫、王梅庄组成“游嵩团”,潘干丞本欲随团
同行,因其父得病“家电促归,先一日”回到府店家里。陈万里一行四人于1920年9月3日晚8点多进府店西门而至潘宅,晚宿
潘干丞家。当晚,游嵩山归来的袁观澜(现代教育先驱、民国时曾主持复旦公学教务),住宿在潘宅西邻的府店玉皇庙内。第
二天早上,陈万里等还到玉皇庙拜访了袁观澜先生,下午二时,陈万里一行告别潘干丞,然后“出府店东门,往东南行,经望
仙桥望嵩桥,而至参驾镇”。蒋介石朝中岳时,浩荡的队伍穿过府店三里长街,历望仙、望嵩二桥,一路东南而去。大概是蒋
先生亲历了这段轘辕古道路难行的艰辛吧,民国时新修的偃登公路便改行在了府店的村北。从此,望仙、望嵩二桥废弃,并逐
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既然百步两道桥“望仙桥”和“望嵩桥”均为府店人所建而非山西商人所建,是不是山西商人从未在府店建桥呢?事实的回答是否定的!原在东大庙过厅与戏楼之间的“灵泉洞”即“升仙桥”,就是山西商人在清康熙年间所创建的。
府店古时较大的庙宇有“关帝庙”和“玉皇庙”,因两庙各居村之东西,故人们习称“关帝庙”为东大庙,称“玉皇庙”为西大庙。东出府店,连下两道由大块卵石铺就的石坡,出得望嵩门,约前行数十步便来到第三道石坡顶脑,举目东望,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五条冲沟和河流交口之处,岁月的冲刷天成沟口诺大的开阔之地,石坡的坡底,休水潺湲南来,在这里汇聚东来的涓涓灵泉沟水,然后西曲,流向府店村北。 东大庙,就座落在休水湾的东壖。休水,北魏郦道元在其编纂的《水经注》里说,休水“导源少室山”,“北历覆父堆东”,“侧缑氏原”,“又经延寿城南,缑氏县治,故滑费,《春秋》滑国所都也”。覆父堆、缑氏原皆指府店村南的缑山。灵泉水,宋郑和四年刻立的《浮丘公庙灵泉记碑》详细记载了郑和二年“灵泉澄澈,醴甘如饴”的情况。清康熙《重修浮丘公庙碑记》中,邑人在盛赞东大庙时曰:“轘辕河(即休水)之东涯,有浮丘公洞,灵泉水照人耳目,赫赫最著其地。东接嵩麓,拜呼之声恍惚在耳;西跨洛芮,城郭之盛依稀遇目。且少林当前, 好风送来钟磬之音; 景山横背, 寤寐想见松柏之秀。 一派灵气,四百佳景,诚吾邑之胜地也”。
东大庙的主体建筑,就是“关帝庙”,该庙为座北朝南三进二台式院落,具有北方中原地区民间庙观建筑风格,虽然建筑等级不是很高,但自前至后均面阔五间,且整体布局十分规整,关帝大殿居于二级高台之上,使之显得颇为壮观。关帝庙外东西北三面还散居着独立的小庙,如鲁班庙、祖师洞(即丘公洞)、浮丘公庙等。
据清康熙43年(1704年)刻立的《创建关帝庙过厅碑记》载:“山西汾阳府汾阳县客人,胡君仲保,在本镇贸易,忽发善心,约本镇善士创建桥梁,曰‘升仙桥’”。清康熙43年刻立的《平治关帝庙前道路碑记》又载:“山右客人胡君,号风台者,慨然自任,率众建立桥梁,甚盛事也”。从同年刻立的这两块碑所记的建桥事件中,可以判断,“山右客人胡君,号风台者”,就是指胡仲保而言。
府店东大庙,以“浮丘公庙”为先。浮丘公,传为远古神仙,升仙太子王子晋之师,东汉刘向《列仙传》载,浮丘公接王子晋上嵩山修炼,三十余年后,子晋学成后,在府店村南的缑山上驾鹤升仙。据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立的《浮丘公庙灵泉记碑》可知,最迟北宋末年东大庙这里已经建有浮丘公庙。关帝庙的历史应晚于浮丘公庙。关帝是关圣帝君的简称,俗称关公,即中国民间道教尊奉的三国蜀将关羽。关羽受到统治者的崇视,并被庙祀为神,始于北宋末期。宋徽宗用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以安抚金军不断南进而造成的江山可危的政治局面,遂于崇宁元年(1102年)至宣和五年(1123年)的二十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王、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在宋王朝的褒崇和道教的尊祀之下,关羽已成为既能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又是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北宋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统治者又对关公多次敕封,加之明代《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帝圣君遂被奉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士人以其忠义耿直而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勇善战而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以其驱邪扶正而奉之为招财进宝的福财之神。明清以后关帝庙几乎遍及天下,府店也无列外,在东西两座大庙里均设有关帝圣君的庙祀。
初步判断,东大庙关帝庙的创建时间,应在明清两代交替之时。从明代刻立的《府店镇立集记碑》可知,府店村的集市贸易创立于嘉靖年间,碑中所说的“立集”,是集市日的概念,非指“立集”之前府店概无市商交易。苏轼《别子由》诗中“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句,是宋时的府店已有市商贸易的佐证。旧时的偃师,大村有“会”有“集”小村无“会”无“集”,府店乃方圆数十里之大村,偃南之重镇,逢单日一集,逢“三”(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一会。在明嘉靖之后的隆庆年间的“重修望仙桥记”碑阴,在刻有众多的捐资者中,山西客人和安徽客人的衔名就十分醒目。说明在已知的资料中,明代嘉靖之后外阜商人已在府店经商贸易了,这也是目前所知的山西商人在府店经商的最早记载。
关帝庙的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即戏楼)、升仙桥、石蹬九级,卷棚式过厅五间、东西各三间厢房、石登七级、卷棚式五间拜殿、前后出廊五间关帝大殿。从已知的资料中,大殿、拜殿、东西厢房尚不明其创建的准确年代,除此外的过厅、升仙桥、戏楼,均为山西商人胡仲宝捐主资所建。
《创建关帝庙过厅碑记》载:“关帝庙座于镇东五龙之口,但庙前有沟壑焉,人之拜谒而焚祝者亦甚不便”,胡仲宝约本镇好善之人创建“升仙桥”后,桥“既告成,胡君善心不已,率众善士又创建舞楼;舞楼告竣,胡君善心仍未已也,约本镇李君光先、冯君登竣、张君所智,庙中再创建过厅五间”。不但如此,在府店西大庙里,乾隆十三年(1748年)所刻立的《重修玉皇祠暨榖碑》中,记有乾隆丁卯年九月(1747年)玉皇祠重修时“山西客人胡君仲宝施银五两”的字样。从关帝庙过厅工程告竣后的立碑时日“康熙岁次甲申六月”即1704年六月,到乾隆丁卯年九月即1747年九月,胡仲宝在府店施银建庙的时间历时达43年之久,若把胡君之善举前推至创建“升仙桥”时,已几近半个世纪。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做为山西商人的胡仲宝,能在异乡别阜的府店,在商贾林立之中,经营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奥秘来。
http://b4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bb777a524c8e5c1fec280adcb8347809cb7bb3edce9018e01411f101e2c494324e1d7eada9b39b171ceba19c3896eacf6657fd23b4e883e8d57562edcef36a24fb0d46e5&a=43&b=43
曹麟笔之祖曹延龄书升仙桥“灵泉洞”匾额,升仙桥拆毁后,此匾额镶嵌在府
北村小学外的墙角上
升仙桥为砖拱结构,据道光五年(1825年)十月初二所立《关帝庙东壖增建升仙桥碑
记》可知,升仙桥在清康熙甲申年前创建时, “桥高一丈五尺,广一丈四尺,长四丈五尺二
寸”。道光癸未(1823年)“七月初六日夜,大雨盆倾,山水暴涨,水过桥眼者三尺余寸”,造
成桥东部廊桥及护墙受损,于是“补修东廊桥梁,长于前者二丈五寸”。增修后,砖拱桥眼长
达六丈五尺七寸。按清尺31cm计,桥长20.367米。民国时,升仙桥西首桥梁又有增建,惜尺
寸失记,只留下一块 “灵泉洞”的石匾,此匾额原镶嵌在升仙桥西首桥拱的上方,匾额上款书
“民国二十二年冬修”,下款仅书“府店镇”三字,而无书者题名,据府北村已故曹麟笔先生生前
确认,此匾为其祖曹延龄所书
http://b4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ecbcb7006e94c1eef21995b4b0707fe1ec1008db13fc98ec0b2bc19f170c00f8400b37d0e40c08d842eded4256c6ff872a20f86444845070b9fb0a6173a0604b72ca6fb44f5379c1dcd05d141eb02f64af5ee4d&a=37&b=44
府北村小学和关帝庙舞楼
建国后,东大庙为府店小学之所在,参天古柏被伐做课桌,直至1976年,关帝大殿、
拜殿被拆,其材料被用作在招提寺旧址新修建的府店村办中学的教室上面。1989年,府
店村被分为府南、府北、府西三村,小学的校产也被瓜分,遗留下来的升仙桥、过厅、
东西厢房、鲁班庙等再次被毁。府北村在府店村小学旧址——府店东大庙遗址上面,修
建了府北村小学。如今,在府北小学的校门外,一座孤零零的“舞楼”面目苍桑地矗立在
那里,任凭已经改道的灵溪水从墙根涓然流过......
http://br.qzone.qq.com/ac/b.gif 我在东大庙上的小学,西大庙 也上了两年。俺是府南的。{:1_330:} 楼主是谁啊,怎么发的图片看不到? 图是外连的,挂了,显不出来了,看我空间吧
47402840 {:1_37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