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风云 发表于 2010-8-4 07:00:48

雨登牛心山 清泉石上流

雨中登牛心山

    昨夜下了一场雨,2010年7月10日早晨,天上还飘着七八点雨,雾雾星星,老公说:“我想登东祖师山。”把我和儿子从睡梦中吵醒,于是乎,三人成行。到了汽车站,遇上一辆开往大口焦村的车,我们临时起意,改变路线,决定去登牛心山。
    到焦村下车,焦村煤矿厂门紧闭,一片鸦雀无声,看来是停产了不少时日,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建筑------职工宿舍楼、矿工俱乐部,已是饱经沧桑,满目苍凉,仿佛诉说着这里当年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以及当年工人们曾经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如今却成了一种美好而又忧伤的回忆。
田里的庄稼经了一夜的雨水,当然现在也仍沐浴着小雨,分外翠亮,格外滋楞,不知什么鸟在“啾啾啾”、“咕咕---咕咕—”地愉快歌唱,大地一片清新。行一程,烟雾蒙蒙中,依稀看到了远山的线条,尤其是那高高、尖尖的牛心山,高耸入雾蒙蒙的云天。
    看到了山,愉快的心情中又增添了几丝兴奋,老公说:“哎,唱支歌听听!”因是雨天,除了我们一家三人行,旷野中并无他人,不用怕人笑话,我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引吭高歌。儿子则捂住耳朵,说太难听,急步前行,一会儿又拐回来要捂住我的嘴:“小心把鬼招来了!”一路吆吆喝喝,嘻嘻哈哈,拉拉扯扯,迤逦转弯,看到洪江寺在牛心山脚毅然矗立,牛心山顶的亭子四檐飞翘,遥遥在上。
洪江寺的青石台阶在雨水的浸润下,分外青,分外凉,拾级而上,庙门敞开,但不闻人声,景物依旧。2008年夏天,山野户外登牛心山便是经洪江寺上山,在这庙里的六角形木雕花窗前,疯狂石头曾为我摄影一张,看起来很是淑女。当天大约出行了70多人,浩浩荡荡,想想已是两年过去了。我们在庙里迂回了一圈,一位守庙老人笑脸相迎,搭话几句,我们便继续上山。
    再往上,山路是自然踩踏而成的,没有了人工台阶,雨后山径很滑,每走一步都得蹑手蹑脚,唯恐摔跤,我这时充分感觉到自己有些胖了,动作有些笨拙,每上几步,总想站立,揪树扶石而歇,石头太湿,坐之不能,脸上、身上汗水流淌,也说不清是汗水,是雨水,是雾水,还是树上的露水,总之,头发、衣服是潮湿了,就这样爬几步,歇几步,一路爬,一路回头望,渐渐登高。
    山越来越高,洪江寺越来越远,山上的核桃结得不错,果子又圆又青,成双成对,雨后更是分外清香,而山上的毛桃是小了点。逼近山顶时,老公坐在那儿等我们半时,说:“对不起,我打断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我和儿子还未听明白,只听旁边草丛里:“咯哇---咯哇------”,大约四五只青蛙同时鸣唱,俨然是有乐谱、有指挥的一首大合唱,我们三人乐了,偷偷跑去侦查,原来是一个雨水积聚的小水洼,杂草丛生,非常茂盛,但寻不见几位歌唱家的身影,却只闻其歌声,老公和儿子也“咯哇---咯哇-------”唱起来,互相PK,竞相媲美。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老公说:“不如叫蛙鸣池吧!”
    山上庙宇的飞檐已在眼前,但路更陡更滑了,儿子切切实实滑了几跌,双腿双臂伸直,趴在泥泞山路上往下出溜,抓没处抓,蹬没处蹬,浑身是泥,哈哈,仿佛西藏人全身匍匐、五体投地的那种朝拜。“看孩子磕头磕得多虔诚,未进庙门,五体投地,神仙一定会保佑咱们全家的!”说着,笑着,登上了山顶。
四周山川的隆起和沟壑格外清新和清晰,山脚的村庄一览无余,站在山顶往四处望,只觉天宽地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中一阵豁然开朗。
    庙里正在修建,因下雨,不见人影。飞檐流坊,描龙画凤,分外雍容、逼人眼,庙门紧锁,门窗、墙上栖息着很多飞蛾,看来庙门有些时日没开了。老公则在细细研究大石牌坊上的石刻和字迹,一边感叹工艺的精美,字迹的俊秀,一边感叹:“唉,看这小狮子上骑着的石人都被敲掉偷走了!”这大石牌坊,经历了百余年的风吹雨淋,显得饱经沧桑,历史悠久,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怀古思幽。
经山张林场下山,到山张林场“龙”字坝上的林中饭店时,已是中午1:30,因一路泥泞,鞋上全是泥土,一路走来分外沉重,我们已是两腿灌铅,疲惫不堪。幸好店家还在,并且惊喜我们的到来,“下雨天,没人来,吃点啥?”老公点了啤酒、山野菜、炖土鸡,说慢慢悠悠,吃着大歇一会儿。店家忙个不跌,又是沏茶、又是准备酒菜。一口凉啤下肚,驱散了心头的燥热、腹中的饥饿、浑身的疲乏,一口山野菜入口,格外爽口新鲜。坐在这凉亭上,桃花溪水哗哗流淌,蝉儿知了知了,鸟儿啁啁啾啾,群山环抱,草木葱茏,亭子旁边鸡妈妈领了一群小鸡随意觅食,大黑狗踱来踱去凑热闹,好一幅山野归隐图。
“啊,啊!”儿子惊恐万状,原来把牛虻当成了蜜蜂,唯恐蜇住,惊慌失措,四处躲藏,店家叫他不必害怕,拍一下就可以了。儿子今年已是十三岁了,大人的个头,但言行还是一番童稚,那种不协调,不由让人好笑。唉,时光如梭,不由让人想起前几次来山张林场的故事:
      2003年非典那年,儿子六七岁,我们也是一家三口来山张玩儿,儿子那时刚学了《小蝌蚪找妈妈》,便捉了几只蝌蚪,说要回去养起来,看它怎样变成青蛙。每日把馍揉碎了去喂,朝朝频不息,夜夜不能忘,不料老公在喷洒消毒液时,几只已长了后腿的蝌蚪全部遇难,惹得儿子嚎啕大哭了一场,很是伤心。
      2006年五一,儿子当年九岁,也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老公率领下效仿驴队,从东祖师山穿越山张林场,一是路线不熟,二是我们妇女儿童二人还是有点体力不支,儿子老是扭鬼、闹情绪、不想走,所以行程并不像老公预计的那么顺畅、迅速。当我们逼近山张林场时,已是落日西下,当想到夜宿山林,也许会与虫狼为伍,我们妇女儿童二人也是不寒而栗,一路狂奔,到得山张林场时,已是天色大黑,夜宿林场内一层的窑洞。早上起来,还看到螃蟹在小路上横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攀登牛心山,沿洪江寺而下,中午时分到达焦村。因夜宿林场,纯属意外开支,来时带的盘缠本不多,到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已是囊中羞涩,如果吃饭就不能坐车,如果坐车就不能吃饭。值此困顿窘迫之际,儿子扭扭捏捏地说:“我身上有三十多块钱,是昨天翻山时,我去一边扭鬼,在草丛里拾的。”唉,这小家伙私自隐匿拾得物,不是粮草困顿,估计是不会主动自首、坦白交代,看来这“路不拾遗,拾金不昧”的教育还是薄弱了点。可这荒山野岭,何处去找失主?唉,先以不义之财以解燃眉之急吧!之后,每到东祖师山庙、牛心山庙总是要特别的虔诚布施,以答谢这里的山、水、人、神!
    俱往矣,一晃已是七八年的光景过去,孩子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我们不得不叹时光荏苒,人生易老天不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趱旧人。
随着思绪的飞扬,店家已将土鸡炖好,师傅姓张,人很实在,也很精明,当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土鸡上来时,说:“先喝口鸡汤,补充一下一上午消耗的盐分、水分、体力。”汤很鲜,一口热汤下肚,肠胃熨帖,几块鸡肉下肚,也不油不腻,香得实实在在,张师傅的手艺还真不错。
    酒足饭饱,已是下午3:00多钟,太阳也出来了。我们在桃花溪水里嬉戏,桃花溪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桃花溪水清兮,可以濯我衣,老公索性把上衣一脱,放在水里扑扑漂起来,我和儿子则洗刷鞋上的泥土,那泥土随溪水袅袅散去。溪水冲在脚上,欢快、温柔,并不凉,还温温的,惹得人也很快乐------
    天一放晴,陆陆续续有几拨游客赶来,或亲朋好友三五成群,或姑娘小伙成双成对。下午4:00多,我们又开始了返程,路边杏园里,一对老大爷和老婆婆在出售自然熟透的又大又圆的黄杏,甜甜的,软软的,一点也不酸也,没走多远,我们便报销了三斤。

    雨中登牛心山,虽说泥泞难行,但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使人更能感触到山秀美的一面,更能体会到山林的泰然、寂静,没有了平日里的人欢马叫、一片喧嚣,没有了烈日的曝晒,有着烟雾迷蒙,有着鸟语花香,任你思绪飞扬-----
    正如庄子所说:“朴素而天下之美,莫能与之争也。”,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作者:张爱玲律师

伊洛风云 发表于 2010-8-4 07:02:23

好文共赏,精华,哈哈不好意思,我带领了。

风天使 发表于 2010-8-4 10:42:02

真想不到张律师一家出去,其乐融融,好羡慕啊!驴行的帖子写的真棒!

李晓华律师 发表于 2010-8-4 10:46:33

无意看到老友美文,细细品味,真是别有一番清凉。
忙里偷闲,心态回归自然,实在难的。

张爱玲律师 发表于 2010-8-4 11:10:26

谢谢伊洛风云专程转帖,辛苦了

张爱玲律师 发表于 2010-8-4 11:11:58

晓华也看到了啊,很想你。

伊洛风云 发表于 2010-8-4 12:40:11

正如庄子所说:“朴素而天下之美,莫能与之争也。”,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画龙点睛之笔!

伊洛风云 发表于 2010-8-4 12:45:14

http://bbs.yanshi.cc/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21104778d5092f6be4f5ff.jpg 下载 (30.08 KB)
2010-7-21 10:47

伊洛风云 发表于 2010-8-4 12:48:24

http://bbs.yanshi.cc/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210843941711dd9df36846.jpg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8-4 13:11:24

张律师的文笔那是出了名的

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0-8-4 17:48:25

岳滩wo 发表于 2010-8-5 14:28:22

我杂不知道 在那?

独锁清秋 发表于 2010-10-11 13:47:32

朴素而天下之美,莫能与之争也

小宁 发表于 2010-12-13 12:15:24

文笔很好,写的我都想去了。祝你们一家人幸福快乐。

小墨虫 发表于 2010-12-13 19:38:01

好文才,情真意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雨登牛心山 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