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地名的由来
缘起:有一天,俺去逛深圳图书馆,看到一本《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卷),看到“缑氏“一文,感觉有意思,就复印了一张拿回来编辑,和大家分享。
缑氏(音 :gou shi ),战国韩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史记 白起传》:秦昭王四十六年(前 261),“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缑氏县,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因山为名。西汉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复置,属洛阳郡。寄治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周建德六年(577)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隋开皇四年(584)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属洛州。大业元年(605)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三年(607)属河南郡。十年(614)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唐属洛州,贞观十八年(644)废。上元二年(761)复置,治所在今缑氏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
缑氏镇因缑山得名。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东南。唐岑参早年居少室时曾移居于此,作有《缑山西峰草堂作》诗。诗曰: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缑氏山,又名覆釜堆.抚父堆。在今河南偃师市南。《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缑氏山巅”。 {:1_347:} 【历史渊源】
缑氏(音 :gou shi ),战国韩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史记 白起传》:秦昭王四十六年(前 261),“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缑氏县,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因山为名。西汉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复置,属洛阳郡。寄治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周建德六年(577)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隋开皇四年(584)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属洛州。大业元年(605)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三年(607)属河南郡。十年(614)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唐属洛州,贞观十八年(644)废。上元二年(761)复置,治所在今缑氏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废。
北宋熙宁八年(1075)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
缑氏镇因缑山得名。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东南。唐岑参早年居少室时曾移居于此,作有《缑山西峰草堂作》诗。诗曰: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缑山夜月 ,是古偃师八大景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433728.html?wtp=tt 这里有更多的解释 谢谢楼主,作为缑氏人以前都不知道,学习了!{:1_372:} 感谢您的分享!
http://i.yanshi.cc/attachment/201008/8/15249_1281239013c6CC.jpg 作为緱氏人,骄傲啊。{:1_330:} 还不知道捏 回复 8# 不再沉默
是不是感觉有意思呀,其实,我们之所以生活着,就是因为有意思。缑氏镇是一个古镇,古镇也许还有好多逸闻趣事我们不曾听说吧?! http://i.yanshi.cc/attachment/201008/11/15249_1281533898oH5T.jpg {:1_372:}学习了 新华字典 缑姓氏。
史传周文王皇后姓缑,故得名。 路过学习了{:1_3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