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偃阿孬 发表于 2010-7-21 15:12:17

不靠谱的“N年不遇”何其多。

  这场秋、冬、春连旱,从一开始的“多年不遇”,发展到“50年不遇”、“60年不遇”、“80年不遇”,一直到现在的“百年不遇”。



  “N年不遇”,经常出现在报道各类灾害的新闻标题中,是我国媒体的高频用词之一,也是受灾地政府通报灾情时的惯用语。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N年不遇”接连不断的出现,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这么多“N年不遇”吗?

  近年来云南旱灾记录
  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

  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

  这些记录能够说明一件事情:在云南,严重的旱灾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几年一遇”。至于哪次是“百年不遇”,还需要科学的数据证实。

  2008年初的雪灾,真的是“50年不遇”吗?
  2008年初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让许多人有家难回,而受灾严重的湖南,更是报出了“50年不遇”的新闻 …



  可就在三年前——2005年2月7日至2月17日,也是在湖南,也是在春节前后,也是输电线结冰,也是大规模压倒输电塔,也是号称“50年不遇”的暴风雪——“50年不遇”的暴风雪居然三年两遇,这“50年”也过得太快了

  四川达州,连续两年迎来“百年不遇”的洪水
  2004年时,达州抗击洪水的英模事迹报告会上,“百年不遇”或者“两百年不遇”都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而到了2005年,达州再次发生洪灾的过程中,无论达州市政府还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依然不时强调“百年不遇”。这样,连续两年的达州洪灾,就出现了连续两年的“百年不遇”

  铺天盖地的“百年不遇”令人心生疑惑
  广东乐昌市一网民在网上发言说:“我搬到乐昌市居住不足四年,就遇到了三次百年一遇的洪灾(2002年8月8日、2002年10月30日、2006年7月15日),这是为什么?是我的运气不行?还是这根本就不是特大洪灾?还是乐昌人民本就是这个命?”

  冀、豫、陕、川、鄂、江、浙和东三省等地都有层出不穷的“百年不遇洪灾”消息,仅四年中的“百年不遇”洪灾就有三十多次,难道中国已进入一个“百年不遇”洪灾濒出不已的新时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N年不遇”?

  可以把责任推给老天爷
  就算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如果山上的植被保存得很好,也不一定会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得好,就不会发生几十条人命在城市里被洪水吞没的悲剧;如果自上而下的防灾应急预案能真正做到科学、缜密、管用,并真正落到实处,就不会出现一场台风、一场暴雨就能卷走几十条、上百条人命。

  但面对灾害损失,一些地方官员不认真总结教训,更乐于把“百年不遇”当成挡箭牌,把责任往老天爷身上推
  夸大灾害程度,容易受到“帮助
  在世界十大洪灾中,中国只有1887的黄河洪灾和1954年的长江洪灾入选,哪有那么多信手拈来的“百年不遇”?

  有的地方官喜欢将自然灾害转化为形象工程,假造政绩、推卸责任,乱报谎报“百年不遇”。有高智商官员甚至精心分析历年“百年不遇”的诞生要领,揣摸出一套制造“百年不遇”的有效经验。

  官员们判断灾害严重程度有四个指标,比如“国家主要领导人介入程度”“媒体的关注程度”等,至于实际的灾变量记录,甚至死伤人数都不是主要的判断依据。所以灾害到来时,官员们更喜欢扩大灾情,受到重视。

  如果任凭地方官员擅自发布“百年不遇”,必然出现诸多假冒伪劣的“百年不遇”,掏空国库(骗取国家救济金)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N年不遇”的学习样板
  无论过来人还是没有亲历过的人,提到1959—1961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那场灾难,都会首先想到或说起“自然灾害”。虽然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在当时都知道那三年不是因为自然灾害,或者主要不是因为自然灾害,但是“三年自然灾害”一旦成为习惯说法,重复几十年,便进入了人们的潜意识。哪怕,那是风调雨顺的三年

  “N年不遇”可以休矣

  对数字的亵渎,极大损害着公信力
  水文学是在十九世纪末才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学科的,而在100年前,我国更是少有精准的水文记录,然而现在媒体上动辄“百年一遇”甚至“几百年一遇”,却鲜见有谁能够提供精准水文气象记录出来。

  比如:黑龙江宁安县沙兰镇小学伤亡事件,媒体说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再后来气象部门证实了,当时雨并不大,只是学校建筑的位置不对

  长此以往,政府和媒体会失去公信力的…

  除了追究“谎报灾情”的官员责任外,还要避免人为的“N年一遇”
  2005年2月的暴风雪压垮了湖南输电网电塔41座,这该算“前车之鉴”了吧?怎么2008年1月的暴风雪居然“依样画葫芦”,照样压垮一大片?这也属于“没有经验 ”、“估计不足”、“出乎意料”、“此次气候实属异常”、“设计标准没有考虑到”吗?不对。灾害后有关科技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已经提出了不少建议改进措施。可见这不是“没有料到”的问题,而是“早已料到”的问题,是“有关方面”有没有采取措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的问题。

  98年长江大水百年一遇,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朱总理痛斥九江护堤“王八蛋工程”;08大雪百年不遇,也暴露了武汉市自来水管一半以上都是早该报废的铸铁管,而且埋在地下仅一尺多深,雪一压,一降温便爆裂,造成十万人大停水;还有地震中倒塌的校舍、铁路对电网的过度依赖导致停运……“百年不遇”也难掩人的责任

  结语:
  我们管不住老天爷,但起码能管住建筑质量;我们无法准确预知自然灾害,但起码可以做好面对“百年不遇”的准备。

大海 发表于 2010-7-21 15:29:45

{:1_345:}

不再沉默 发表于 2010-7-21 15:45:24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7-22 11:56:16

这帖子要顶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7-22 11:57:04

这是百年不遇的好帖啊

放弃 发表于 2010-7-22 15:49:10

{:1_323:}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0-7-22 16:01:20

{:1_33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靠谱的“N年不遇”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