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怨是本难念的经
姑嫂怨是本难念的经 民间歌谣中“姑嫂怨”数量相当大,它表现了家庭关系中最为复杂也最为微妙的姑嫂关系。有的婆媳矛盾,实际上也是姑嫂矛盾。《婆打媳妇为小姑》写道:“南园苞米脖颈粗,婆打媳妇为小姑,小姑小姑你别慌,你那婆家不来将!将他就将,娶他就娶,他将他娶我不怕!拎个麻绳吊煞吧!使着公公当孝子,使着婆婆拉孝棒,使着女婿当儿郎!”“将”是山东话娶的意思,婆婆为小姑打媳妇,媳妇就咒骂小姑她婆家不屑“将”她,旧年代姑娘不屑“将”的就是没有要,那你就急吧!小姑说不怕。媳妇又说,你吊煞吧,吊煞了,叫你公公当孝子,叫你婆婆拉孝棒,叫你女婿当你儿。媳妇挨婆婆打时,不敢骂婆婆,只有朝小姑子撒气。这里明写婆媳矛盾,实写姑嫂矛盾。有的以小姑子为矛盾主要方面的歌谣,颇有可品的味道。像《嫂子挑水小姑子望》,就写得十分绝妙:“擦脸布,印红杠,嫂子挑水小姑子望;去毗碓,上升量。俺娘不是穷人家,刷金锅,烧金茶,炕头上金娃娃,锅门口里金菩萨;大门口里摇钱树,摇钱树上金老鸹;金牛车,金牛拉,金牛头上戴金花;打场使那金碌碡,翻场使那月牙权,扫场使那虎尾巴,两把耩子耩黄瓜!”嫂子挑水小姑子望,就是盯梢,怕嫂子趁挑水的机会把偷的东西送到娘家。去毗碓,上升量,也是这种不放心。嫂子的回答,不是直说不偷,而是把娘家的富炫耀一番。到处都是金的,连门口树上的黑乌鸦都是金的。月牙杈是一种金属制造的杈,不是金的也是贵的。结尾尤妙,是两把耩子耩黄瓜。不是挖坑点种,是耩子耩,还是两把耩子一齐耩。这样富的娘家,还稀罕你们什么?好歹没说你太小看人了。这里嫂子用夸富的艺术的回答,还击了小姑子的小心眼行为。小姑子出嫁后,回娘家受辱于嫂子的歌谣更多。小姑子去人家当媳妇了,待她回娘家,已变成了主人的嫂子,不再给小姑子好脸子,小姑子这时只有干鼓肚子生气了。“高粱叶,哗啦啦,抱着孩子走娘家。娘看见,接包袱;爹看见,抱娃娃。嫂子看见一扭拉。嫂子嫂子你别扭,今天来了明天走!”“扭拉”是不喜欢的表情。也可能嫂子曾经受过小姑子的气,现在轮着嫂子“扭拉”了。小姑无奈,只好说“今天来了明天走”。再看这一首“嫂子嫂子你别扭,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看看爹娘俺就走。”嫂子或者原来有气,或者没有气,觉得你小姑子是人家的人了,来了就是沾光的,吃点,喝点,临走还得拿点,这对已是主人的嫂子来说,是经济利益的损失,心疼。还有一首,前部分与之相似,后部分是“哥哥见了瞅一瞅,嫂子见了扭一扭。不要瞅,不要扭,今天来了明天走。爹死了,做个斋,娘死了,念个经;哥哥死了烧张纸,嫂子死了,棺材头上抹狗屎!”这时的嫂子,只有在棺材头上挨抹狗屎的份了。这一句咒骂,够厉害。也有写姑娘在娘家,“扁豆花,一嘟噜,俺娘叫俺织笼布。大嫂嫌俺织得稀,二嫂嫌俺织得密,三嫂一把给俺掳了机。娘啊娘啊受不的,套上骡马送俺去!俺娘送到大门里,哭哭啼啼作俩揖;俺爹送到大门外,哭哭啼啼拜两拜。哥哥送到十字街,拿起笔来写文章,先写爹,后写娘,写俺嫂子不贤良!”母亲安排姑娘干点活,嫂子们又挑剔,又破坏。分明是感情问题,所以姑娘只有赶紧走,并把嫂子的德性说给哥哥听听。有一首歌谣当中有这样的细节:“亲娘让俺吃卷子,气得嫂子摔板子;亲娘让俺吃馍馍,气得嫂子打簸箩;亲娘让俺喝盅茶,气得嫂子浑身麻;亲娘让俺喝盅酒,气得嫂子白眼瞅。”也有姑嫂不怨的,这类歌谣少,因而可贵。“萋萋菜,靠路旁,谁家闺女不想娘。割割麦打打场,蒸上馍馍去看娘。大嫂送到当天井,支上鏊子烙煎饼;大哥送到大门外,俺和大哥拜一拜;二嫂送到桃树行,俺和二嫂哭一场。” 呵呵,媳妇都是人家的姑娘 各自为了私人利益…… 歌谣真好听。 新鲜的歌谣,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以后想怨也没有人怨了。 来自民间的精彩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