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墙 桐树花
寨墙 桐树花一段寨墙,一块粗布,一串桐树花,泼撒着儿时的一切,牵系着游子对故乡的缕缕思念……
又到桐花绽放的时候,浏览家乡的论坛,逛到了“家园聚焦”版块,大家说起了“寨墙故事”。那墙、那沟、那土,包括家乡那默默无闻的泡桐树。不知为什么,几十年来却磁铁般地死死烙在心头,忘不掉,也抹不去。也许,是因为它滋养了我的生命;也许,是因为它负载了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标志性见证。
寨墙情思
回老家时,很远就能看到一个树木簇拥的村庄。村庄的周围,便是在草木掩映的寨墙。我家老院在村西,东面200米处就是寨墙。儿时,就是在寨墙周围长大的,对寨墙的感情,真的很让人难忘,而那些故事也会让人想起时忍俊不禁的笑,曾经的那一切真的好好品味。
从我记事的时候,寨墙基本完好,就是没有大门,只是大豁口。小时候经常看到大人们在寨墙边上托坯烧砖。寨墙东北边有一个砖窑,专为乡亲们盖房子烧砖用的。寨墙上边长了许多椿树、榆树、楝树、洋槐树,还有酸枣之类的荆棘。大地回暖后,它们的枝头先是拱出了黄嫩的枝芽,几度春风吹过,枝芽由黄变绿,再往后就郁郁葱葱了。
因为挖土,寨墙外围成了一道环形深沟,实质上就是一条“护寨沟”,在我们师家寨这个村子里,人们都叫它“寨沟”或者“寨壕”。寨沟里有一行行桐树。春天的时候,粉色的桐花给古老的寨墙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我童年的眼光里,当时的寨墙是高大的,美妙的。这里是我们玩乐的场所。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慈祥的爷爷和寨墙,听爷爷讲寨子里的故事。寨墙是解放前为了防御土匪抢劫,全村人组织起来用肩挑人抬修建起来的。因为正是这一方水和土,形成了寨子里人赖以生活的环境,给师家寨的世世代代带来了好风水。也养育了在这里生息繁衍着的纯朴的村民。
春天来了,寨墙上下拱出来的第一片春色不是迎春花,而是白蒿,毛绒绒,灰溜溜,指甲盖大小一片又一片,一丛又一丛。这味被中医称为茵陈、有清热利尿之功效的草药,是初春季节的一大美味,从头年冬天干枯的蒿秆儿根下一片一片地掐下来,搅上一小把面,洒上几粒咸盐,热腾腾地蒸上一碗,便是一顿美滋滋的享受。“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下当柴烧。”吃着吃着,白蒿老了,茅茅芽出来了。放下书包,爬在朝阳的寨墙坡上,从枯草丛中一根根寻找着比铅笔杆儿稍细一点的茅茅芽,剥开一层嫩绿色的包叶,再剥开一层乳白色的包叶,抽出棉絮般的白花花的幼芽,一股甜丝丝的清香立刻就使小伙伴们的眼睛亮了。在春天懒洋洋的太阳光的抚慰下,头枕书包躺在草窝里,一口一口吞咽着茅茅芽的清香,孩子们心里少有的烦恼也随蓝天上的几朵浮云远远地飘逝了。吃着玩着,时光从身边悄悄地逝去,不知不觉,一支支笔尖般的茅草叶子出来了,不知不觉,寨墙寨河全绿了,茅茅芽老了,榆钱子出来了。榆钱子,初夏时节的美味,生吃着方便,蒸了吃香甜,是寨墙上羸弱的小榆树对同样羸弱的孩子们的奉献,奉献了米黄色的榆钱子,又奉献淡绿色的嫩榆叶。还有洋槐花,还有酸枣……这堵寨墙,一年四季都为我们准备着美味。
一个夏天的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捉了许多花大姐(一种会飞的小昆虫),然后挖了一个小坑,烧起大姐来。花大姐一烧,只剩下绿豆那么一点,但吃起来却清香。之后,大人告诉我们,那东西全是花大姐肚子里面的东西及屎。我们懊恼了好长时间。可是,看到花花大姐仍然想到那清香。
暑天,一场大雨过后,寨沟寨墙上上下下绿得渗水儿,一天多时间,草丛里便会生出东一朵西一朵的地圈儿,黑木耳一样的轮廓,黑木耳一样的柔和,炒出来也跟黑木耳一样可口。还有偶然碰上的蘑菇,还有长虫。桃花蛇,永远是孩子们心中的谜。你弯下腰拨拉着青草,仔细地搜寻着地圈儿,忽然,手指头差点碰上一条盘卧着的桃花蛇。你不能招惹它,它会猛地一伸头,嘴里伸出两条尖尖的蛇信向你发出警告,说不定还会箭一般向你射来;你舍不得离开它,这么美丽的长虫,它是什么变的呢?你也不能一直欣赏它,长虫是不能吃的,你只好离开它去寻找地圈儿。
夜晚,寨墙上就成了我们捉迷藏的场所,逃的人东躲多西藏,追的人四处设伏。二三十个孩子在500米的大寨墙上纵横驰骋,那种激烈,那种惊险令人乐而忘返。有时玩得疯了,难免就会有人鼻青脸肿,但那时候孩子们皮实,只要不是头破血流,那轻伤轻印的从不在乎,当然,玩的时间长了,每个人自然有一套防避的本领,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伤痕的。
寨墙由于多年人们建房取土、建房、平整植树、种菜,东墙南墙已经基本上被全部拆毁,仅剩下北面大约上百米长而西墙也被拆去了大半,剩下不到两丈高了。这堵寨墙也由于滑坡,变得矮小了,象个老态龙钟的长者,依然在佑护着小村,佑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然而,寨墙在我心中却难以忘怀,一直到现在还时时回忆起在上面玩耍的情景,对我们那时的童年来说,那真是一个神奇的天地。
寨墙,在小村人心目中永远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保佑村民健康长寿的保护神。
桐花绽放
到家了,车子停在207国道边上,迫不及待的走下车,感觉空气好新鲜,伴着清亮的脚步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子的寨墙北角,一股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味,好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好像还有点甜,这是什么花香呢?正思索的时候,猛然头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追随着视线,原来是桐树的花,已经被填平的寨沟上都是紫色的花开得很灿烂,远远望去,如紫色的云缠绕在桐树枝丫间。
一朵朵,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如同梦幻中的风铃挂满枝头,随风摇曳。一串桐花,朵朵接应;串串桐花,枝枝相连;似私语,似倾听,会心会意,同声共鸣。清幽的香气如丝如缕地弥漫在空气中,吸引了不少的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时还有一朵一朵的花伴随着清香从树上慢慢的飘落下来,我陶醉了,深深的、贪婪的品着这醉人的花香。我实在难以描绘自己的心情,我也无法挪动脚步,怕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看到满树的紫云,思绪就飞回到了童年时代......
曾几何时自己注意过家乡的桐树开花,桐树开的花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花,都管它叫桐树花。在家乡这是一种常见的树木,随时随地你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乡邻小院,或在乡间小路上。在我印象中,对它的记忆尤甚,不是它的高高的树躯,而是每年到三四月份它所开的花,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花,也许见过它的人会说很一般,正因为它的一般,才换起我美好回忆。
桐树所开的花是粉色的,细长呈喇叭状的,喜欢称这种花为“喇叭花”,同时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甜香,所谓的甜香其实是它的花蜜的味道,可能又些人会说花到味道你也可以闻到,有时候对人一些特别的东西,只要通过感觉就可以品味出它的的所有,不知的你信不?我们在细细品味它的花蜜的甜蜜的同时,桐花的花萼我们用针线把它们穿成手链和“长虫”(用来吓唬别人,呵呵,很又意思)。这原始而浪漫的饰物,带有一种淡淡的而又浓浓的古典情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站在院中看到这些,心里莫名欣喜起来,此次此刻觉得象桐花这样如此平常的东西,竟是那么的漂亮!在这微笑的脸庞下面深思的心一个劲在思考: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之处,关键是欣赏它的人究竟何时才会出现?何时才会发现这一切!
曾记得那一年,是在桐花开的时节,我们一群小伙伴,一齐攀爬到一颗稍粗的桐树上,你一摇他一摇,把树枝摇得来回晃荡,玩得尽兴。不料,正当兴高采烈之余,树枝突然断裂,五六个小孩子连同枝杈一齐摔了下来,其中有一位堂哥还喘不过气来不省人事。小伙伴们吓得惊魂未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好在有一位胆大心细灵活的伙伴忙摘了一片桐叶去水坑里捧来一捧清水灌下去才醒过来。后来,那位堂哥因为摔伤了腰,在大庙医院治疗了好长一段时间。
记得我家院里有一株很粗的桐树,不知道他的年龄,只知道,我们4个小孩子环抱在一起才能抱住他。经历风吹雨打、经历严寒酷暑,每到春天,他总会准时的把自己满树的紫色花朵开的很灿烂,并且很慷慨的把他贡献给我们作为玩过家家的道具,男孩子们把花后面那个花托穿起来作为项链送给可爱的笑妹妹们;夏天了,浓密的树叶给我们遮挡了炎炎烈日,当然最开心的是,树周围的地上会有很多的小洞,一到黄昏,从小洞里就会爬出来很多的知了猴,我们把捉到的知了猴并排放在一起,让它们赛跑,当然,知了猴们是一点也不听指挥,跑得是乱七八糟的,但这个仍给我们带来了属于童年的欢声笑语;秋天来了,满树的叶子从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每天早上,我们还没起床,总能准时听到妈妈在唠叨,怎么每天这么这么多的树叶,总也扫不完呢,等妈妈扫完了树叶,看到我们还没起床,就会大声的吆喝,起床了,谁要是不起床,一会没有煮鸡蛋吃,每每听到这个我们都会一跃而起,呵呵,当然妈妈十有八九都是骗我们兄妹仨的,可是总有那么一次是真的,即使速度最慢的妹妹,也能吃到鸡蛋。妈妈乐此不疲的跟我们一直在玩这个游戏,一直到我们都长大离开了家。
后来,按照爷爷的意见,我家那颗粗大的桐树被砍掉了,砍掉的桐树那个年轮一圈一圈的,很密实,我硬是没有数清楚到底是多少圈。大桐树为爷爷和奶奶打制了两口喜棺(我家乡的老人,在生前就要为自己准备去世用的棺材),剩下的材料爷爷又让木匠师傅给给妈妈和大娘各做了个衣箱。
木匠在制做喜棺时,奶奶站在处理好桐树板前,什么也没说,只是不停的用围裙擦眼睛,我知道奶奶哭了,为了装出坚强的样子,我硬是没让满眼的泪水流下来......
不知不觉走到了家门口,隔壁小狗的叫声把我的思绪从童年唤了回来。噢!我怀念爷爷奶奶,怀念爸爸、大伯、大娘,怀念老家的泡桐树,怀念小时的玩伴,怀念童年的快乐,怀念...... 怀念小时的玩伴,怀念童年的快乐{:1_337:} 童年,永远是个美好的回忆 读着这乡土气息浓厚的美文,犹如喝了一杯陈年老酒,浓浓的香味沁透肺腑,美哉,乐乎! 好想回到了童年.... 我想到了我家后院的寨墙…… 写的很好。问好楼主 桐花在我记忆深处的风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