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组织面临五个缺乏 亟待加强能力建设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廖雷 李忠发)小郑去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工作。学外语出身的他对记者说:“我现在还很喜欢这个工作,但以后就要看情况了。”小郑的想法正是白澄宇苦恼的来源。从1988年就开始参与扶贫工作的白澄宇正在
筹备组建一个公益组织: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他说,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和我们一样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很少有人愿意在非政府组织长期工作,虽然也有志愿者参与,但流动性很大。
而人才问题只是公益组织面临的尴尬之一。在中国首个以公益事业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高级论坛上,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黄浩明用5个“缺乏”来概括中国公益组织目前面临的挑战:缺乏明确的远景和宗旨陈述,缺乏市场意识,缺乏诚信透明,缺乏全面的资源管理系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迅速发展,数量、质量和涉及领域都有所提高和扩大。目前,中国对公益组织的统计尚未有明确标准,但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02年底,中国共有包含公益组织在内的社会团体13万多个,基金会1268个,涉及扶贫、教育、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中华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至少有上千家公益组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政府组织研究所的邓国胜博士说,一些基层的运作型公益机构在项目结束后,组织也随之衰弱,组织能力长期欠发达,缺乏足够的力量长期履行自己的使命,难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责。
在政府方面,民政部长李学举表示,中国将大力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对国内外企业**中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他说,中国将创造一切有利于公益事业的环境。
黄浩明建议公益组织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与企业建立互动合作,实现决策民主化,加强内部培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加强公益组织间的相互合作。
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咨询中心则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包括公益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有必要学习发达国家和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和民间认定机构,加强同媒体的交流和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