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店宋代有此名,只因老寇准
[来源:洛阳网] 地方状况:寇店镇,位于偃师市西南部,北邻庞村镇,南倚万安山,与伊川县吕店乡接壤,总面积64.9平方公里,半山半坡,有耕地3.85万亩。全镇辖21个行政村,农工并重,矿产储量丰富,其中牡丹石储量达2亿立方米。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寇店”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寇店”,难道是流寇打店的地方吗?非也!是因宋代宰相寇准曾在此住宿,故名寇店。宋真宗时,辽军不断南侵,北宋王朝面临威胁,于是朝中众臣分成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弃城南迁或以金银美女求和,是为主和派;一派主张直面强敌坚决反击,是为主战派。宰相寇准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意见被宋真宗采纳了。
于是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澶渊打了胜仗。应该说这也有寇准的功劳,但战后总结经验教训时,主和派代表王钦若却进谗言:“叫我看在澶渊之役中,寇准不能算有大功。”宋真宗问:“怎么讲?”王钦若说:“寇准轻视陛下安危!把您的九五至尊置于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把您当成了大赌注!”
这话正好说出了宋真宗心中的疑惑,于是他将寇准革相贬官,削职为民。年过半百的寇准心灰意冷,在东京百无聊赖,想起西京洛阳还有些老朋友,都是当年的至亲同僚,于是就来到洛阳,每日饮酒赋诗,听丝竹,看歌舞。
一日,宴会上来了一名歌伎。她身姿曼妙,唱了几首歌,歌声很哀婉。寇准发现她很特别,就打破惯例赐她一匹上等绢绫,并问她家居何处。那女子说:“我家就住在万安山下、大谷关北的烟岭镇。”
寇准觉得这个镇名奇怪,就问:“为何叫烟岭镇?”女子道:“我们那地方有山谷,晨夕之间,云蒸霞蔚,看上去烟雾缭绕的,所以就叫烟岭镇。”
寇准听罢,立即对烟岭镇产生了兴趣,心想西京洛阳毕竟没有乡下安静,何不去那儿看看,若是合适,结庐隐居,岂不美哉!于是他就随那女子来到了烟岭镇。
看后,寇准果然喜欢此地,就在烟岭镇修了一个宅院,并纳这名女子为妾,时常在这里居住——由于寇准的名气大,当地人引以为荣,遂将烟岭镇改为寇店,沿用至今。 :y015: 又学到不少 学习了 学习了 浪漫的故事,历史的传说! 学到历史了,不如把各个镇的名称来由都写出来,呵呵 好得很 寇店村原名烟岭镇,历史上曾属洛阳县管辖。传宋代名相寇准眷属居烟岭镇故名。《宋史•列传四十》对于寇准亡故前后记述如下:“天圣元年。(寇准)徙衡州司马。初,太宗尝得通天犀(犀牛角),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其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扬而卒……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归葬西京(旧时称洛阳为西京)。”从以上引文可知,至寇准卒前,其眷属居洛阳,因太宗皇帝所赐给他用犀牛角做成的玉带,是自“洛中”取回的。卒后遂归葬居地西京。因此,清乾隆《洛阳县志》称:“(洛阳)有寇准墓,元圣元年卒雷(衡)州,诏许归西京。”方志没有寇准墓在偃师某地的记载,但民间传其眷属、后裔居古烟岭地方,而后形成寇店村名。 烟岭镇改为寇店,宋朝的历史就这么神奇! 浪漫的故事,历史的传说! 欣赏了! 2099年的照片真牛! 镇政府的大门盖的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