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个民歌村
河南有个民歌村上一篇 / 下一篇2010-02-04 23:18:40 / 个人分类:山石窗侃民歌查看( 1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http://blog.cnr.cn/attachments/2010/02/147745_201002042321071I4Sy.jpg河南有个民歌村
“一条手巾绒线飘,绣条手巾郎系腰,千针万线绣成了,风吹手巾两面飘;二条手巾二根纱,我劝我郎出外莫玩耍,你要玩耍奴也不怕,十字路上结怨家。”2009年12月18日,《广播歌选》“走进信阳,品读豫南民歌”报道组,走进被誉为“信阳民歌第一村”的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
南冲村位于八里畈镇东北部,北与光山县白雀镇、凉亭乡毗邻,该村共有603户,2019人。赛山寨也叫唐宋山,位于南冲村境内,山上有座元相寺,兴建于唐朝。相传元朝未年,宰相陈元成辞官返乡,在赛山掘井修城,率多人避乱于此,重修元相寺。明成祖年间巾帼英雄马千金在此驻兵,安营扎寨,而后修建了万马饮水池、城墙、七口井和上百块石碑。
“赛山樵唱”源起于唐朝,为光州八景之一(县志有记载),从古延续至今。南冲村民歌歌手如今已经发展到上千人,其中会唱80首以上民歌的艺人就有200多,全村60%以上的村民都会唱上2~3首。现当地保存民歌达100余首,这些民歌的曲调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不失西北民歌的高亢。
“南冲村有着独特的民歌环境。一方面,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培养了群众乐观的心境和对于生活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劳动之余禁不住引吭高歌,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对保存民歌起了巨大的作用。南冲民歌村目前已经形成新县茶乡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现在南冲村公路交通已很便捷,有人担心传统的民歌活动可能会像许多地方一样,被新兴文化所侵占,从此退出南冲村人的生活。”八里畈镇刘海霞镇长介绍说:“村民们很自信,他们说电视机不能背在身上上坡下畈,而且里面都是些所谓大明星在唱,没有我们自己唱民歌唱得过瘾。”
“南冲村的民歌与村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歌声伴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们把民歌当做交往的一种方式,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在歌声中都能找到。2008年,我村的付保秀、雷全枝、张桂荣、刘光梅四人组合参加信阳市民歌大赛,他们演唱的《青枝柳叶》、《十送客人》荣获全市“锦绣茶乡”民歌大赛二等奖。”南冲村党支部书记李宝坤自豪地给记者谈论南冲村的民歌情况。
在南冲村采访期间,这里群众的落落大方给人印象深刻。不管你遇见谁,只要你想听他们的唱歌,他们都会旁若无人的为你唱起来。我们曾遇见一位这样的老妈妈,她头发已经花白,但很健谈,站在小路旁,就为我们唱了起来。大家围在她身边,静静地听着,听着,那么入神。
来到村中“文化大院”,记者问民歌演唱者雷全枝为什么这么喜欢唱歌,她说:“大伙在田间地头干活时,自己编词自己唱,这样找乐可以减轻疲劳。心情高兴了,干起活来也轻松。”
这个喜怒哀乐皆成歌的传奇村子,藏在大山深处,我们从商城县驱车4个多小时才终见它的庐山真面貌。南冲村的民歌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内容大到神话历史,从盘古开天到历朝历代的历史延续,几乎每个朝代的重大事件以及传说在南冲村民歌中都有所体现;小到劝善、对骂、谜语和情歌,世相百态、嬉笑怒骂都能融入南冲村民歌。唱民歌是南冲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祖祖辈辈都在传唱着。唱民歌已经成为这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中群众娱乐的一种方式。
“我郎真顽强,血气正方刚,参加红军真雄壮呀,实是好儿郎;此次报红军,夫妻两分离,叫一声我郎听分明,妹有话叮咛。我郎年纪轻,革命要认真,莫学贪生怕死人,勇敢向前进。”南冲村的民歌手为我们一展歌喉,唱出的歌高亢有力,很有味道,大家兴致勃勃地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回信阳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流行歌曲如潮水般奔涌的时代,许多地方的民歌因濒临消失而不得不去抢救传承,而南冲村的民歌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和我们报道组一路行来的信阳广播电台吴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这里每逢春节时,都要放声高歌来“闹新春”;新房子上梁和搬进新房时,要“动响器”(敲锣打鼓)唱歌来“暖梁”和“暖房”;结婚过喜事,也要唱一些情歌来“闹房”…… 总之,南冲村人的生活悲喜和男女情思,都熔化在民歌之中,构成了这里的一种特殊的原生态民歌文化。
2009年2月,八里畈镇因民歌被河南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村古韵颂风雅,青山绿水好民俗”这里的男女老少乐此不倦代代传承民歌,他们从不思虑这些民歌对山外的人意味着什么,任凭沧海桑田,民歌却依旧回响在耳畔。唱民歌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是南冲村人彼此交心的“第二语言”。
http://blog.cnr.cn/attachments/2010/02/147745_2010020423262615gS9.thumb.jpg 个个都是歌唱家 :victory: 学习了 民歌是最古老的歌唱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