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千里 发表于 2010-2-4 04:42:22

千里单车栾川行(五)私奔白河寨

五 私奔白河寨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白河,
从地图上看,从合屿镇,沿311国道南行然后向东,途经白云山路口,到栗树街南下,似乎没有多少的路程。
可在合屿镇向当地人问路时,有说10多公里的,有说20多公里的,一位开小车的年轻朋友报出的距离是40多公里,倒让我们这几个谁也没有去过白河的人心里愈发的没了底。最后从一辆停靠在路边的旅行大巴司机那里得知,去白河的311路段正在维修,到晚上9点后才能放行。这才坚定了我们二住合屿镇,第二天赴白河的决心和勇气。
国道段较为平坦,路面依然干净整洁,骑行了多少时间,不甚了了。时间的概念,有时候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从容不迫的骑行,身心愉悦的释放,使得我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栾川和嵩县的交界处,前面的跨路标语写着嵩县县委县政府欢迎你的光临,后边的写着栾川30万人民欢迎你再来。我们就这么几个老头子,受到这般的礼遇,也算是没白来这么一回,心里头就这么臭美着。
从栗树街往南,路随山势陡了起来,只得下车推行。路的左边是明白河,右边是高山峻岭,一路上行,不断听得到人语声响,只是模模糊糊,正是栗子的收获季节。途中,见到了一位从山上迎面而来的老太太,老人很热情,主动地和我们打招呼,初看上去老人腰板直挺,大约在70来岁的年龄段,交谈中得知老人已经93岁高龄,而且耳不聋眼不花,每天上午都在山路上走10多里地的路,然后回家帮家里人做些家务,令我们惊讶不已。老人说,村里能动弹的还有一个啥子哥。可惜没有记住名字,还说村子里比她小许多的“秀(音)子们”身体也不如她。这一下更令我惊讶不已,“秀子”是我老家特定区域的特定方言,是对媳妇们称呼,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大说了,在这个高龄的老人嘴里说出来,莫非我们的先人和这里有什么渊源不成,是我们从这里迁出去了,还是我们的先人中在遭遇灾荒人祸时躲到了这里,在我的心底深处,总有那么一种感觉,伊河流域居住的先祖们应该是同根同源,有着一样的血缘关联。莫非蕴藏在我心中的困扰要在这里开。我向老人询问她的祖上是如何到这里来的,老人沉思片刻,说她记得她的爷爷辈是从鲁山迁来的。偃师、伊川、嵩县、栾川,我的困惑中如今又多了个鲁山。
告别老人,又一路上行,11点左右,来到了当地人叫做大分水岭的地方。听说这里是明白河、白河和汝河的发源地,成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我们无意追根求源的去考察,7公里的推行,使人略显疲惫。
稍事休息,开始沿着一条山谷下行,水泥铺成的路面,左拐右转,坡陡路弯,就这么下啊下的,前后刹车都紧捏着,身子尽量的后移。胳膊麻了,两腿硬了,身上也感到发冷。在有太阳能够晒到的地方下车活动一下手脚时,发现发烫的刹车皮在近处闻着有点橡胶的糊味的,才真的从心里头承认以前有个骑友从太行山上骑车下来磨透的闸钢片把车圈都划透了的说法的可信性。路上见到有新开发出来的景点,却没敢分出一点点的心思去欣赏。到了白河街,码表显示连续下坡16公里。
一条街道,四五百米的距离,从这头就能这头看到那头,两边是小城镇建设时新盖的门面房。学校正放学,除了为数不多饥肠辘辘匆匆往家里跑的学生们外,可能不逢集会,街上没有几个人,冷冷清清的。打听了几家商店,令我们大失所望,我们来白河的目的是想采购点原生态的山货,可核桃已经过季,仅有的一家价格比合屿镇还贵,听说还是黑皮品种,口感很涩。香菇花菇等菌类还未下来,整个街上没有可买之物。几个人像煞了气的皮球,瘫坐在大街上歇息。
回去到分水岭,那16公里的上坡说啥是走不动了,几个人商议着,要租辆农用车或者是拖拉机,把我们送过分水岭。羊肉馆的女老板给我们出了个主意,说租个车,人家勒肯着得好几十块钱,不如和去嵩县城的客车司机商量一下,反正下午他们也拉不住几个人,把我们捎上,双方都很划算。
白河,银杏之乡,洛南边陲,千年古寺,风景优美。想起30年前一位毕业分到这里的同学回去说的穷山恶水的话语,如今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究竟会是怎么个摸样呢?即使现如今拿这里和外边相比,它还是显得那么的迟缓,那么的滞后。
我们悄悄的来过,悄悄的离去,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每人5块钱,客车把我们拉到了栗树街。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2-4 06:41:49

半夜三更发帖子,精神真可佳,俺先睹为快啦啊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2-4 06:42:23

原来说“秀子”不是光咱这里啊,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里单车栾川行(五)私奔白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