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喝酒的男孩
偷喝酒的男孩童年的生活片段总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褪去,留下的只有那边边角角的花絮。这不,此番回洛阳过中秋节,饭桌上又忆及往事,提到我的童年趣事还实在不少。亲属们说起我五岁时偷喝爷爷鹿邑酒醉倒的事,他们笑着谈着,我却羞愧得尴尬的笑,只好端着酒杯在一旁附和着。
小时候,村里办红白喜事,饭桌上的酒品种不多,大人喝的一般都是林河大曲或着鹿邑大曲类的白酒。我爷爷是家乡周围村子的“先生”,无论谁家过红白事儿都会让爷爷去当“老总”,办事程序都和爷爷商量着安排,爷爷就有了很多喝酒的场面。尽管如此,爷爷的酒量却不大,平时也只是喝上一小盅,从不醉酒。
每当爷爷喝酒时,我便缠着爷爷要酒喝,爷爷便用筷子头蘸些酒点在我的舌尖上,见到我呲牙咧嘴的模样,爷爷便开怀大笑。
爷爷存的酒一部分是伯伯叔叔和爸爸等亲友送的,还有村里办红白事家主人答谢送的。
提起酒,我就会想起儿时两件有趣的事儿,一是自己小时候偷酒喝,那年我还不到五岁。过年时,爸爸从政府机关放假回家,有时和叔叔伯伯们在一起喝酒,喝了酒之后,见他们神采飞扬,又唱又笑的,就觉得酒一定是个好东西,不然大人们怎么会这样爱喝呢!心里就萌生了尝尝酒味的念头。
机会终于来了。农历正月十九那天,爷爷奶奶和家人都到火神凹去赶庙会,他们前脚一走,我就叫来堂弟五雷〈大伯家孩子〉,迅速把家里所有的门都关上,搬个凳子,踩了上去,从上房屋的八仙桌子上拿了一瓶白酒,还拿了两个喝酒的小黑瓷碗,立马坐到院子里的大皂角树下,模仿大人喝酒的姿势,你一碗,我一碗,“哧溜、哧溜”灌起酒来。
刚喝第一口时,感到有一股辛辣的热气由喉头涌下,肚子里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懵懵懂懂的我们一口气灌下了几小碗白酒后,心里这团火就由肚子窜到了头顶,头脑一下子变得空空洞洞,昏昏迷迷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结果呕吐出一大滩浊物,后来就同醉死一般,四肢弯着倒在地上。
等家人回来时,我和五弟已在皂角树下呼呼睡着了。奶奶吓得不轻,赶紧抱起我就要往大庙医院送,还是大伯沉得住气,他发现了地上的酒瓶,又闻到一股刺鼻的酒味,他抱过我听了听我的呼吸,又抱过五雷看了看闻了闻,肯定地说:“这俩孩子偷酒喝,喝多了,没事的!”果然,睡到傍晚时,我们醒了。当然,这都是事后奶奶告诉我的。
第二天,妈妈破除了正月不能打孩子的风俗习惯,把我打了一顿,“小小年纪,不学好,偷喝酒,能成大气吗?”妈妈罚我对着墙好好反省。虽然挨了妈妈的打,但从此酒就和我结下不解之缘。
奶奶是我童年的主题,那些琐碎的记忆线索都装在奶奶的小木箱里。在奶奶的木箱上钻个洞偷吃苹果、冰糖,偷喝甜米酒的趣事,也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片段。
奶奶有个大木箱,里面放着她的被子和衣服,成年上着锁,另外还有个小木箱,一把老式铁锁总是威严地挂在那儿。每当爸爸、伯伯和叔叔亲属们送来了好吃的,奶奶便打开小木箱,一件件的放进去,木箱成年上着锁。
好吃的东西,奶奶会慢慢地取给我们吃。看着我们兄妹七八个的吃相,奶奶便亲昵的说:“瞧孩子们吃的多带劲,长大都是会有出息的。”小木箱里面的东西吸引了我整整一个童年。
奶奶一生最喜欢男孩。她常念叨:“养孙子,攒金子。”儿时总是殷切关注奶奶到大屋里去的时候,我就悄悄跟在奶奶身后溜进去,趁她打开小木箱时,我便伸出小手端开压着一个大玻璃瓶口的瓷碗,瓶里面总是盛满了蛋糕、饼干等各式各样的食品。我欺负奶奶的眼睛不好使,但每次我抓着食品的手往回缩时,奶奶只是轻轻拍一下我的手说句:“你这个赖兔子,吃嘴精。”
有时跑到奶奶面前要冰糖,奶奶说没有,我说有,在那玻璃瓶里面。奶奶不给,我便爬上小木箱前去抓玻璃瓶,因为较远整个身子差点都爬到箱子里去了,奶奶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脑袋后将我扶起,打开玻璃瓶盖拿一粒冰糖给我。这样的特权只有我才拥有,哥哥、弟弟和妹妹们几乎沒有。
赵家的几十口子老小,在奶奶眼里都是她的私有财产般宝贵,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财产置于她的羽翼之下。
有一年夏天,奶奶做了几罐甜米酒,全家老少饮用后,剩余的两罐就放到了她的小木箱里锁了起来。然而,我这个好吃好喝的谗猫,天天都盯着奶奶的小木箱,恨不得一口就把两罐甜酒灌到肚子里。奶奶说过,等我二伯二娘中秋节从部队探家回来全家喝。
一盏煤油灯总是放在奶奶的那个小木箱上面,昏暗的灯光从玻璃灯罩里溢出,照着纺花的奶奶和写作业的我,在黝黑的屋子里,两面墙上晃荡着奶奶和我还有那架纺车巨大的黑影。每晚睡觉时,我总想钻到奶奶的小木箱里睡觉,那样,我就可以喝甜酒,吃饼干之类的好东西了。
晚上闹着要吃要喝,奶奶不给,就吹灯睡觉。“呼--呼”,奶奶用缺了牙的瘪嘴,使劲地吹,那看似虚弱至极的小灯火,在玻璃灯罩里晃呀晃,几次变成小豆粒就要熄灭,却又晃呀晃地回复了光亮。每当这时我就格格地笑。奶奶说,你笑吧,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得跟奶奶一样牙齿全掉光,你的孙子也会笑话你的。说着,奶奶从床头摸出一把芭蕉扇,使劲一扇,灯就熄灭了。
毋庸讳言,我经常偷奶奶木箱子的钥匙,总是瞅没人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把箱子打开。奶奶放在木箱里的钱和首饰我是不会动的,就是惦记着木箱里好吃的东西。奶奶为了防备我这个“家贼”,把木箱的钥匙栓到裤腰带上,这下可让谗嘴的我傻眼了。
为了达到吃嘴的目的,我开始在奶奶的小木箱上打注意。
“钻洞,对,在木箱后面钻个洞,我不是想吃啥喝啥顺手就来了嘛。。。。。。”
奶奶的小木箱是槐木做的,木质特别硬,我用钢锯条连续捅了三个晚上,都不见成效。后来我到本家做木匠的铁创大伯那里,骗他说我爷爷要借他的圆凿子用,他就给我了。有了专用工具后,晚上趁家人到碾道院听说书的机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也是“家贼”肆意横行的时候。放学了,偷偷摸摸从我开凿的“盗洞”里拿出葡萄干、饼干等好吃的东西,慢慢享用。但是,一次不能偷太多,若被奶奶发现就完了。偷了几次后,奶奶放置的甜米酒还是喝不到嘴,怎么办呢?有一天,看见大姐在用麦草杆编辫子〈做草帽用的〉,我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从“盗洞”里先把盛酒的罐盖子用铁钉戳个小口,再把把空心的麦草杆插进去,甜酒就吸出来了。
呵呵,没有多长时间,两罐甜米酒居然被我偷喝光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我的“偷”吃“偷”喝行为,被奶奶发现了。惩罚的结果是,奶奶用鸡毛弹子照我的屁股打了几下。后来,奶奶告诉家人,有只老鼠把木箱咬了个洞,米酒让老鼠给糟蹋了。
我还清楚记得奶奶是怎么做米酒的:糯米洗净,用清水泡上2个小时后蒸熟,蒸熟后用冰凉的井水淋透,除去热气,然后把这些熟的糯米倒进罐子里,加入一种淡黄色的酒曲,搅拌均匀,封闭严实后,上面盖上几层厚棉絮,像抚育小鸟一般营造一个温暖的“窝”,整个程序就基本完工了。几天后,糯米就化成米酒汁了,散发出浓浓的醇香。
随着年龄的增长,喝酒的场面越来越多,湖南的、浙江的、东北的,但是种种酒味与奶奶做的米酒相比,总觉缺少点什么,都不及奶奶做的甜米酒,不知是否源于偷喝米酒之缘故。
奶奶最后的几年,就想回娘家——周口市泌阳县走走,给娘家人捎几罐米酒,因考虑到奶奶的健康状况,家人没有完成这个夙愿。
我喜欢酒,也喜欢喝酒,但我从不酗酒。从酒中可以品味出人生的许多酸甜苦辣麻。酒,成就我们的文化。如果没有酒,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看到《离骚》、《短歌行》、《唐诗宋词》等著名文学篇章;能不能听到《虞姬》、《大风歌》等古风乐曲;能不能看到诸如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和郑板桥的绘画;能不能看到由酒文化留下的名胜古迹。。。。。。
如今,每每看到那一瓶瓶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散发着醇芳气息的液体时,童年时代偷酒喝的镜头就会很清晰的放映出来。《2009年10月23日》 赵老师童年还老顽皮哩啊 偷酒喝俺可谬干过 看到酒文化几字,让我反省,是不是管老公喝酒有些过分了? 赵老师的童年可真顽皮有趣,老家可是高龙师家寨的?赵巧淑大姐家的亲戚!大庙医院是二院的前身啊。 小酒怡情 大酒伤身。。。。柳叶姐要管,但是要有个度! 赵老师的童年可真顽皮有趣 有趣的童年生活! 少年的顽皮,回忆很美好! 4# 细柳叶
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 童年总是美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