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寺各 发表于 2010-1-25 00:03:17

童年的“偷”趣

童年的“偷”趣



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的遥远的村落和城市,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群一方习俗一种剪不断的或喜或悲或惆怅的亲情回忆;故乡,是永生难忘的地理概念,是游子心底最温馨最柔软的地方,甚至连牛羊哞叫,鸡鸣狗吠,都是最动听最时尚的乐曲;故乡,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唐诗宋词,是胜似闲庭信步的秦砖汉瓦。 故乡流淌着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血脉,散发着土地浓郁的馨香,清脆调皮的童年活跃在一幅别致的故乡水土画里。小时候瓜熟偷瓜,果熟偷果,调皮捣蛋的轶闻趣事,勾起我无数笑意,趣事萦怀。



一    偷枣的故事

    儿时偷黄瓜偷杏儿偷枣子偷花生,只是因为嘴馋,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游戏,一种恶作剧。当时三哥、增森和我是铁杆搭档,我们一起偷过东家的桃子、西家的柿子、南家的番茄、北家的红薯,在那个说饱不饱说饿不饿的年代,尽情享受了偷吃的快感。

我的童年趣事就从偷枣说起吧。

老家坐落在肥沃的洛阳盆地上,一马平川,无遮无拦,视野极为开阔,村前村后、家家户户栽有很多枣树。进入七月份,枣子就可吃了,望着那一个个青枣一点点的变大变红,真的眼馋,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便蠢蠢欲动。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村南地有几棵大灵枣树,枣子皮薄肉脆,甘甜多汁,入嘴干蹦脆,也就成了我们第一个偷袭目标。由于大灵枣好吃品种少,枣树的主人田爷从枣子泛青带红就开始跟我们这帮小屁孩打“游击战”。我们十多个小伙伴经过开碰头会,一致认为偷田爷家的枣只可智取,不能硬攻。素有“小诸葛”称号的我来安排偷枣任务,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由三哥带领四个小伙伴去引诱田爷发火追击,引虎出洞;以我为首的一伙隐蔽埋伏伺机摘枣。任务分好后,三哥一伙率先出击,靠近枣树假装摘枣,田爷发现后马上追去,“你这个老头,连我们都追不上”三哥他们跑跑停停,挑逗得田爷大动肝火,越追越远。我们伺机而动,几棵枣树同时上人,连枣带叶一股脑塞进肚皮与背心的空隙。差不多了,一声“撤”,马上转移。等到伙伴们汇合到一处,席地而坐享受着得来的胜利果实。

记得读二年级时,那个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特别热,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大人们都在家里睡午觉,我们几个小伙伴可没有闲着,因为约好今天要搞特别行动——去偷延伟家的枣子。

延伟家院子里有两棵沙枣树,枣树上结的枣很小很圆,又酸又甜又脆非常好吃。这两棵枣树便成了村子里面所有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能和他家攀上关系的小孩子几乎都是有事没事就去他们家玩,目的就是能吃到几个脆甜的沙枣。

延伟家在寨墙边上,枣子成熟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小红灯笼挂在树上,特别惹人喜爱。可他奶奶从来舍不得请我们吃一个枣子,大家都觉得他家太小气了,早有报复的想法。吃过中午饭,待大人们都睡下后,偷枣行动也拉开了序幕。

首先由我去侦察情况,看延伟的奶奶是否像往常一样坐在他家门口,边做事边看枣树。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他家的门边,像小老鼠看猫似的。真糟,他奶奶又坐在那里纳鞋垫。我只好溜回去报告情况,伙伴们又策划新的行动方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打掩护,由巧淑姐、毛敏和八妞负责;另一路爬树偷枣,包括三哥、增森、建高、宏民和我。商量好后,大家便分头行动起来。

巧淑姐和几个女孩子若无其事地走到延伟家门口,去分散她的注意力。嘴里甜甜地喊着:“老奶,老奶,你在忙什么?”她抬头看见几个小丫头,脸上堆满了笑容,也放松警惕性,边干活边和她们说笑。

增森我们几个从后墙翻进去,把背心塞到裤腰里,像小猴子一样各自爬到预先选好的树上,把枣往背心里装。可老奶奶还蒙在鼓里,还在教几个小小丫头绣花、纳鞋垫。忽然,枣树上传来“咔嚓”一声响,原来是建高拉一枝枣树杈时,用力过猛将树衩弄断了。几个小伙伴见事情败露,呼哧呼哧地从树上滑下来,翻墙跑掉了。待老奶奶回过神来,几个小丫头也朝另外一个方向跑掉了。她这时才知道上当了,大声骂:“一群不学好的毛孩子、小闺女,居然哄起老婆子来了,我马上去给你们的爹妈说,不打断你们的小腿才怪了?”我们一帮人过了好久才集中到碾道院,坐在石碾上一起分享偷来的沙枣,枣子尚未成熟,吃起来又硬又涩又不脆,但伙伴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我们即使“偷计高超”,也有失手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们发现有一家的枣树上结的枣特别甜,抵不住嘴的诱惑,我们决定一定要吃到口。枣树长在院墙里面,可树身已经伸出了墙外。我们找来一根长长的竹杆,在墙外打枣,虽然有些收获,可还是有一部分“战利品”落在了院墙里面。于是,我们决定入院偷枣。看着那家院里没有人,就翻墙而入,正起劲摘枣时,那家人从屋里追了出来,吓得我们一个一个爬墙蹿上屋顶,从大约有二三米高的屋顶跳了下去,下面是硬地,震得我的双腿发麻,没拴好的衣服全开啦,偷的枣全掉完了。我们疯狂的逃离现场,结果有个小伙伴骑在墙上下不来,被逮住了,把偷枣的人全供了出来。人家找到我们家,还找到学校,爷爷对我是一顿猛揍,打得我屁股上的血痕道道好多天都没下去。

村里小学在村子中央,学校西临住家户,那家有核桃树和大枣树。大枣能吃的时候,就想弄几个来吃。有一次下午放学,几个同学约好,第二天早起到学校偷枣。夜里我睡不着,老是起来看表,终于等到了伙伴的暗号。

秋天的早晨天亮的有点晚,我们去的时候天还很黑,把书包从学校的木门下推到学校里边,然后慢慢的爬过木门,动作不敢很快,怕发出太大的动静,让值班老师听到。进了学校,我们就搭人梯爬上围墙偷枣,摘枣也不敢弄大声,枣树在住户的窗户外,天黑也看不清枣是不是红的,就往下摘,放裤兜里,再去摘。裤兜里放不下了再放上衣兜里。等都装满了,就慢慢的从墙上滑下来。把枣掏出来和没上去的同学一起分享,脆脆的很甜。枣核也不能随便的乱扔,害怕老师知道了挨批。上课时间到了,我们像没事人一样和同学一起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妇孺皆知的唐诗佳句。

村东北边的寨墙上也有很多枣树,秋天的时候满树红红的,非常诱人。在上学的路上,就顺便弄些来吃,有时候用石头砸,有时候上树摘,有时候爬到寨墙上用脚向树上一跺,熟透的枣儿便掉落满地。白天大多数时间会有人看着,机会不多。记得满树枣红透的时候,早自习提前去学,我们就偷偷地爬到树上,使劲晃了两下,地下的人马上开始向兜里捡,捡完后拿到学校里慢慢吃。并非每次我们都这么顺利,有时看枣人也会凌晨躲在看不见的地方看着自家的枣树,当我们去偷的时候,他便跑出来抓我们,跑得慢的就会倒霉,被狂揍一顿不说,枣也要全部没收。偷枣成功后,我们会在约定的地点集合——一般是在北地的柿子树下,啃着脆脆的枣子,吹着凉爽的晨风。那甜美的滋味,现在还记忆犹新,可惜童年过后,很少有机会吃到那样酸甜的故乡红枣了。

有一次回老家,同村的叔伯大婶们碰到我还说:“你们这帮孩子,小时候可没少偷邻居家的瓜果梨枣,也没少挨打啊。不过,话说回来了,小时不淘气,长大没出息,这不,现在,你们还真一个个都有出息了,都混的不赖。”

童年偷枣的经历亦不再惊心动魄,枝头的脆枣早已成熟在童年的尽头,大人们的呵斥声也飘落到了岁月的深处,童年趣事如风一样,轻轻滑过记忆的指尖,酸甜似枣的童年犹如一本读不完的书,永不厌倦地读下去。《2009年10月23日》

西亳人家 发表于 2010-1-25 00:27:42

这是偷系列呀,呵呵,一一阅读中

了犹未了 发表于 2010-1-25 05:43:05

童年偷的是乐趣,是顽皮

小潭 发表于 2010-1-25 10:12:20

很好的文章,耐读。

挥笔畅想 发表于 2010-1-25 14:16:20

回忆童年是美好的!

逍遥马 发表于 2010-1-25 20:20:41

小时不淘气,长大没出息!
有一定道理!

雨做的云 发表于 2010-1-27 22:27:46

童年,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绿树成荫 发表于 2010-1-28 20:29:21

一群淘气包

阳光 发表于 2010-1-28 20:42:49

嘿嘿,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偷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童年的“偷”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