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客家人根在偃师
“偃师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客家先民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始发地、纪念地,又是主体客家先民南迁的圣城,在客家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宗族谱牒表明,南方地区的许多姓氏家族,有不少源于偃师,据《百家姓》记载,刘姓始祖刘累就曾生活在偃师。刘姓一源为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号刘康公,后代因称刘氏,刘邑,即今偃师市南。据《刘氏族谱》所载,后来迁入闽、粤、赣边客家聚居地的刘姓家族,不少是刘康公的后裔。今客家聚居的福建宁化刘姓,就源于偃师。”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说。 我是汉室宗亲啊 我姓刘 关于刘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是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我是汉室宗亲啊那一夜8 发表于 2010-1-7 20:24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古你裱的《汉室宗亲》拍照发来与大家共赏吧 陶家村,刘国故城所在,夏代刘姓始祖刘累,东周刘康公等诸公两代均封国于此,或为夏后孔甲御龙被封为御龙氏,或辅佐周王室成为殷纣之臣,均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灭印记。该府陶姓后人有传,说其村来历不是起于清,而是始于开国始祖刘累,《左传》有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氏之后。”
据文物考古部门发掘证明,刘国遗址在今缑氏镇西南陶家村一带。《水经注•洛水》云:“合水北与刘水合,水出半石山东,西北流经刘聚,,三面临涧,在缑氏西南。周畿内,刘子国,故谓之刘涧。”所指地域,北临伊水,南依嵩山支脉青罗山,,东边为蜿蜒北去的浏河,,西边是涧河,刘、涧二河在陶家村北约三里处汇流为刘涧河,古称合水,北注入伊水。两河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椭圆形半岛,即古刘国故城所在。故城东西北三面临涧,周围大都是深2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南面残存有夯土城垣遗址,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137米,西段长135米,宽约21至24.5米。夯土层厚度约1米左右。城外有一条宽约54米的护城河。城发现有道路和房基,南垣发现一座宽约3米的城门遗址,故城地面上散布着大量东周时期的板瓦、筒瓦、空心砖及盆甑、壶、豆、瓮等残片。传世的刘国文物《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著录有刘君簋两件。 关于刘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是 出 ...
八月清风 发表于 2010-1-9 20:59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资料找的好全啊 河南省刘氏宗亲的又一喜事:信阳市光山县将成立刘氏宗亲会
近日,偃师刘氏文化研究会及宗亲会接到了省总会关于召开“光山刘氏联谊会成立大会、刘氏文化研讨会暨刘氏总会2010年新春团拜会”的通知。通知如下:
兹定于2010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在信阳市光山县举办光山刘氏联谊会成立大会、刘氏文化研讨会暨刘氏总会2010年新春团拜会。请省总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及以上人员,以及各地市宗亲会会长、秘书长等人员参加。参加人员请于2010年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下午5:00以前到光山金帝大酒店报道。所有食宿全免。
下高速后有人迎接,光山会长刘家余电话:13903976049。
河南刘氏宗亲总会
2010年1月19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