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晨霜 发表于 2009-12-19 19:21:06

(转)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

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一)

      在一个讲座上,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妈妈问老师:“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我该怎么弥补以前为人父母时的不足之处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父母的职责和荣耀是永远的,从此时开始学习做父母也不晚。”
在接下来介绍的书目中,无论你是将为人父母,或是初为人父母,或是家已有叛逆郎,我都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一些为人父母的艺术。

      任何事情,从此时、当下开始,一切都不晚。为人父母这个永远的职责,更是如此。

      马上要开学了,但我又想在开学之前把该列的书单这个任务完成,所以我就不详细介绍每一本书了。对于想要用心感受孩子并愿意学着去了解孩子的父母们,相信你们能从其他很多渠道了解到这些书的信息,并做取舍。

      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著
      
      这是我在我的儿子3岁时、第一次接触新的儿童教育时读的第一本书。还记得当时我差不多用了两个通宵读完这本书,读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我不要成为拿走我孩子幸福的罪人。”
      
      时隔5年了,当时读书时发生的一幕还历历如在眼前。我坐在窗下读书,对面楼里某楼窗户传出了母女俩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女儿一边哭一边苦苦哀求:“你不要打了不要骂了啊,我不是在改了吗?。。。”妈妈的声音充满了仇恨:“你这个不争气的讨债鬼,你想把我气死啊?你看,你洗的碗,教过你多少次了,还洗不干净;你看你昨天洗的衣服,像什么样子,我怎么就生出了你这样的东西啊!。。。”

      记得当时我的感觉是:恨不得冲进那家人家里,把孩子搂在怀里,告诉她:“你做得很努力了,你值得有人爱。”
从孩子的声音判断,孩子大概上初中了。我难以想象10几年里,孩子就是在这种没有爱、被自己的亲身母亲歧视的环境下成长的!一颗本是高贵的灵魂,如此成人以后还能高贵起来么?

      彼情彼境下,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让我心疼不已。曾多少次,我对着我那刚满3岁的儿子也吼过:“你烦死我了,我不要做你的妈妈了?”曾多少次,我那不满3岁的儿子搂着我的大腿苦苦哀求:“妈妈,你不要凶啊!妈妈我不哭了。。。”

      孩子的人生才开始,难道我们就这样怒吼着走过以后的漫长岁月么?人生一定应该还有比争吵更重要的事要做!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定应该还有一种比争吵更温暖的沟通方式!

      读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上帝为我打开了儿童教育这扇窗。从此,我和儿子之间没有了争吵和斗争,我们的生活被爱满满地包围着、甜蜜着、幸福着;从此,我成了李跃儿老师的忠实拥护者,并期望着,有一天,我也能像她一样,有一所我自己开办的孩子们的巴学园。

      不论我们的孩子是愚笨、还是天资聪颖,他都应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尊重;不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偏差,父母首先应做的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责备孩子。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成人!


      2、《爱和自由》,孙瑞雪著

      这是我接触新教育后读到的第二本书。
      
      孙老师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已经早已过时。。。个性与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们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做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孙老师是第一个把爱和自由引进中国大陆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大陆真正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人。经过14年的儿童教育实践和研究,孙老师机构的蒙特梭利园已经在好几个城市开花了,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开始接触到新教育,学着用真爱去爱孩子。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用真爱去爱孩子。相信《爱和自由》能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成为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守望者。

      喜欢泰戈尔的这首诗: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晓雾晨霜 发表于 2009-12-19 19:23:33

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二)

      3、《倾听孩子》(美)帕蒂•惠芙乐著

      在你了解了什么是真爱以后,在你认识到不能成为拿走孩子幸福的罪人以后,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某些行为,你可能充满了焦虑和困惑。对于以前我们因为不懂儿童而带给孩子们的伤害,我们该怎么办呢?

      惠芙乐教会我们用“倾听”的方式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修复过往的心理伤痕。

      金钱、地位、业绩、宝马车、名牌衣服,都不能保证孩子一生的幸福,但你的时间——用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却是保证孩子人生福祉不可缺少的因素。《倾听孩子》,需要你宝贵的时间。

      朋友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请驻足片刻。每天,在心里,为孩子留一片安静的角落,用心去感受一下孩子;孩子,将因为你的这一片刻而幸福一整天。


      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海姆•吉诺特著

      这是我至今为止,读过遍数最多的一本书。每过一段时间,我就觉得,我需要重温这本书,来获取力量和爱,以平和地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某些言行,从而能够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

      这不仅是一本教你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这本书里的沟通准则,适用于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许多朋友告诉我,当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原本紧张的夫妻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了。

      我还相信,读完这本书之后,当你再次面对上司的指责与咆哮时,你的心里会有一股强大而平静的力量让你的上司停止怒吼,而不再只是委屈和不满。

      这本书,有神奇的魔力,让你和别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著

      该书作者是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追随者。本书同样适合慢慢去读,反复去读。
      和上一本书一样,作者都力图教给我们一种肯定个人尊严和人性的亲子沟通方法。

      要改变我们以往的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很难!但就如吉诺特所说:“学习一门新语言并不容易。。。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这会成为他们的‘母语’。”所以,当我们学习使用“宝贝,虽然妈妈因为你做的这件事很生气,但妈妈仍然很爱你。”时,“我爱你,妈妈”就会成为孩子们的“母语”。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信念,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终将改变。

晓雾晨霜 发表于 2009-12-19 19:25:56

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三)


      6、《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著

      在本书里,小巫将告诉你如何训育自律宝宝。

      在提倡爱和自由的同时,有父母对规则产生了质疑。实质上,爱和自由与规则并不矛盾,爱让孩子感到归属和价值,是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自由让孩子得到充分发展;规则是孩子安全的保障。

      小巫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没有缺点!


      7、《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小巫著


   时下流行“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小巫却告诉你,养育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要赢在终点线上”。

   这本书能很好地回应“考试与人才”那一篇博文,希望朋友们读完这本书后,不再为别的孩子上了很多兴趣班而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没上而惶恐不安。

      曾经,我也想如老卡尔那样,把我的儿子培养成小卡尔那样的天才(《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翁)。幸好,我很早就认识了小巫,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才能让我的儿子自由地如花儿班绽放。

      很多朋友问我,你的儿子如今上了哪些兴趣班,现列举如下:6岁学会了滑冰;7岁请钢琴老师,如今上了一年了;今年夏天开始学游泳;上个星期给他报了跆拳道班(这是他的最爱,不报都不行)。其他的兴趣班,我儿子不知为何物。去年小学入学之处,他的识字量只有200多个字。

      那他上小学时,是否落后了呢?请耐心阅读《旅程》里的文章。我在博文里曾说过:素质教育不等于不学!


      8、《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享受阅读,是人生一大幸事!

      如果你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拥有关爱、善良、正直等良好品质的人,为孩子选择高品质的阅读书籍,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

      看着许多父母给孩子买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的故事书,或者什么“小学入门直通车”、以及“小学教辅”等书,我心里在为孩子感到可惜。在该培养孩子情感能力的阶段,我们的父母用知识来充满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的心灵从小处于干渴的状态。

      介于此,一直以来,我就很想把有关儿童阅读的一些书推荐给朋友们。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什么才是孩子们的书,除了彭老师的这本书之外,以下也是具有同等价值的好书。

      9、《相信童话》梅子涵著


      10、《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著


      11、《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称恩黎著


      12、《朗读手册》(美)吉姆•催利斯著

豫偃阿孬 发表于 2009-12-19 19:41:10

坐下慢慢学习。。。

月影0 发表于 2009-12-19 22:51:16

学习在学习

冰川枭狮 发表于 2010-1-21 15:36:33

很好很好的资料,希望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有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