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公鸡老李的“宠物”,公鸡失踪了。
老李,今年72岁,一生经历十分简单,十七岁参军当了十几年的兵,转业后进机关又是几十年,直到退休。
他一生过的很清苦。30多岁,妻子因病不幸去世,从此再也没有续弦,一个人当爹当妈,忙里忙外,独自拉扯着当时才3岁的儿子。前几年,儿子大学毕业,考进省城机关当上公务员。儿子也多次把他接到省城去住,可没过几天,他就急着回来。在他眼里,省城是省城人的,县城才是自己的。
如今,老李还住在70年代单位分的房子里。一个院子,两排平房,住了6户。这样的房子在现在的都市里早已被人们遗忘了。几十年下来,院子里只剩下老李,李婶,苏姨,3户人家。3家都是多年的老邻居,彼此之间互相照顾,关系相处十分融洽。
老李一个人生活,儿子又远在省城,难免会孤独寂寞。公鸡是今年三月份在菜市场买回来的。那天,他买好菜准备回家。走到门口,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摊点,争抢着什么。他也不好意思去挤,可好奇心让他等孩子们都走完,凑近,一看是买小鸡的。卖鸡的看见他过来,就停止收摊,说还有一只。老李在鸡笼内扫视一遍,才发现缩在笼子角落里的小鸡。太小了,嫩黄的绒毛,黑豆的小眼,站在那里打着哆嗦,晃晃悠悠的,偶尔也发出一两声“唧唧”无助的,轻微的叫声。
当时,老李心里不知怎么地就泛起一阵酸楚,买下这只可能被人遗弃的小鸡。
为了让小鸡能够健康成长。以往,在三月份冬寒未尽,他便把煤火熄灭。现在,每次都把煤球下的足足的,把室内烘烤的暖融融的。还专门到花鸟市场定做了鸡窝,每天都去买鸟食喂养小鸡。几个月下来,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鸡长成昂首挺胸,羽翼丰满的大公鸡。每天,只要他在院子内,总是紧伴左右,形影不离。
公鸡逐渐成了老李在生活上和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公鸡长大了,整个院子都成为它的天下,里里外外,角角落落,它都会光顾。上午在东边扒几个坑,下午在西边拉几堆屎。有时飞到房顶上,有时跃入花丛中。
可时间一长,它就开始趁着院内没人的时候淘气一下。昨天,在李婶家凉嗮的小米上踩几脚,今天,到苏姨家开垦的菜地里啄上几下。开始,大家看见,喊上几声,吓唬一下,便会逃走。谁知,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有时竟然和人绕来绕去转起圈子。李婶和苏姨也是70岁的人,每次下来累的是气喘吁吁。
几番下来,俩人就开始对老李诉说。每次,老李也会当面责备公鸡,但也只是象征性的。
也许,就是在老李象征性的纵容下,公鸡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这一天,李婶用凉席在院内嗮小米。刚进屋,那公鸡就从老李的屋内窜出来,在老远的地方就腾空飞跃到小米上,又是扒,又是啄,顷刻撒了一地。李婶从窗户看到,大骂,从屋内跑到屋外,从屋外跑到屋内,反反复复,转了几个圈,急的顺手操起门边一根长竹竿,也顾不上身体年迈跑过去。在一声一声的哀叫中,公鸡窜到老李的屋门前,跳了几跳也没能进屋,蹲在门旁,拉着尾巴,垂着脑袋。李婶一看,慌了,忙放下竹竿,蹑手蹑脚,走过去,用手提起公鸡。看着公鸡无力地睁了几下眼,身体也轻微地弹动几下,才长舒口气。可就在这时,老李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脸一下子阴沉下来,几步走到跟前,弯腰看了看自己的“宠物”。怒形于色。李婶见此急忙解释。老李那听的进去,抱起公鸡就进了屋。
至此,老李对李婶产生不满。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已又重起”。又一天,苏姨的孙女在院内吃蛋糕。小姑娘一边自己吃,一边还喂公鸡吃。眼看着,蛋糕越来越少,就扭身回屋。可公鸡跳到她前面。她前走一步,公鸡跳一下。几次下来,她抬脚就踢公鸡。谁知,公鸡一闪,跃起来叨蛋糕。轮番俯冲几次,吓的她大哭起来。苏姨的儿子听到哭声后,从屋里出来,一脚把公鸡踢了过去。事情就这么巧,让正从屋内出来老李看的一清二楚。他拿起木棍跑过来。苏姨的儿子一看阵势,转身进屋,上了门。
老李气的站在院子里大骂。
一天下午,老李去提煤球,煤球房距屋子大概有四十多米远。来回几次,公鸡一直跟着。晚上,老李累的早早地休息了,也疏忽了公鸡。第二天,公鸡不见了。到了晚上,也没回来。这天晚上天下大雪。他心急如焚,也顾不着天气寒冷,提着电筒,在院内外,找了起来。
一夜没睡。早上,老李正躺在床上迷糊。隐约间听到李婶在喊她女儿,说是让外孙女中午过来吃鸡肉米线。他警觉地从床上坐起,脑子在急速地旋转着,决定出去探个究竟。当他经过苏姨家窗子时,不经意听到苏姨对儿子说,中午下班拐过来,上午我在家炸鸡块,带回去些让孙女吃。
老李听完,呆呆地站在那里好长时间。
当夜,老李生病了。早上,苏姨看见老李的烟囱没冒烟,一直到晚上也是如此。于是找来李婶,天气这么冷,俩人一合计。苏姨叫来儿子,打开门,发现老李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用手触额头,滚烫,滚烫。
老李的儿子正在国外出差,一天两天也回不来。多年的老邻居了,李婶和苏姨商量,轮流照看。
第一天,苏姨端来饭菜,老李丝毫没动。第二天,李婶和苏姨一起端去饭,老李还是不吃。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公鸡不见,就在一边劝,问想吃什么?老李扫了她们一眼,心里那个气,心想“你们还真会装呀”!用狠劲地说,我想吃鸡肉。
话音刚落,苏姨的儿子急匆匆从外面跑进来,喘着气叫道,李伯,鸡找到了。老李一听,撑起身子就要从床上起来。这时,苏姨的儿子一口气也换过来,忙说它已经死了。
原来,早上,苏姨的儿子给老李提煤球,发现煤球倒了一地,在清理时,发现已死的公鸡尸体。
人都走了,老李半躺在床上,想一想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看一看桌上摆放的饭菜,泪水流了下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多些和谐,少些隔咳,相互照应为好。 老乡写得真好,古有“智子疑邻”,今有“老李疑邻”,老乡,看好你,你的名字谁叫都亲切! 远亲不如近邻 老李太寂寞了,所以才会溺爱宠物。
应该多关注老年人。
老年人也应该学会找一个真正的精神寄托。
写得不错! 我们总是在所谓的忙碌里忽略了身边的老人! 反映了邻里的关系与老人晚年的孤单 谢谢诸位了。 邻里之间多些理解,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之间多些理解,远亲不如近邻 写的真好!邻里就应该互相照应···· 发人深省的《公鸡》 发人深省的《公鸡》
(公鸡)真实的反映了左邻右舍的亲情和猜疑!
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