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像让女人生孩子那样简单!
教育之外,略谈己见!文/狼族
知识存在于比较中。磨刀石同学很精辟的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的起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比较两块石头轻重而得出的一块石头轻,另一块石头重,最后再经过进一步的对比发现一块石头其实是轻重两种认识的结合体。这不由得我想起了原始人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初形态,起初,我们没有任何的基础层次认知,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比较来对一种事物进行表述和认知。但是这种对比所产生的认识并不是知识本身,至少现在我们可以将这种认识说成不是知识本身,因为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简单意识形态的形成,之所以不能称之为知识,是因为这是每个人所必须的一种技能,包括生存和成长,比较,这 就像我们每个人要生存就必须得吃饭,要生孩子就必须得**一样简单,所以我们将这种比较称为一种技能。我们通过比较认识了一个人的美于丑,也通过比较认识了两块石头之间存在重量的差异,比较使我们认识了物质的外表以及我们能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一些影响。我们通过比较能所发现的只能是事物表面的一些现象而已,但是深藏其中的深层次知识我们却需要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综合才能得出。比如说,两块石头在一起比较,其中肯定有轻有重,所以我们说原来这块石头是重的,但是当我们拿它和另外一块相比较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并非如此,所以磨刀石同学总结出这块石头其实是具备了轻和重的两种特性,我们只是在某些时候隐藏了它的另外一种特性。但是他却忽略了能够影响石头轻重的其他特性,他的形成物质,影响它轻或者影响它重的的其他因素,他的形成分子,他的质量,他在不同空间下的变化因果等等。这些正是我们人类孜孜不倦予以追求的知识本身。
再就人们认识事物属性是通过比较而言的,还是那句话,对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我们能够通过比较来认识它,假如说男女,我们通过比较认识了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但是就事物本身,它存在的意义来讲,我们通过比较只是认识他的一个方面,通过解刨我们发现他的组成原来相当复杂,他的大脑由N多个脑细胞经过严密的排列,他的肢体是通过N多个组织的精心研究结合到一起,而这种结合具有偶然性,另外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存在差异性,不同的结合使得结果大相径庭,从而有了男和女,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认识也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的。再假如说,我们分析1+1=2,我们对它的认识是否局限于1+1不等于2,或者1+1还有可能等于其他结果来进行对比,所以我们肯定或者我们以此来认识1+1就等于2。
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身现象的一种途径,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这种技能并不能说明是知识存在的载体,举例说明,一个美女,外表极其美丽,我们通过和其他女子的比较得出这个女子是个美女,但是恰恰这个女人却是个**,所以我们又说这个女人不美了,这又是一种比较,但是换一种说法,如果今天的世界**这种职业合法化,而且就像老师一样被另一个空间的人们认识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职业,那么这个比较又不成立了不是吗。而我们今天的事物又是在不断的变革重,谁也说不准这行业那天有大行其道。所以我们确信这种通过对比所表述的知识存在极其的不稳定性,但是我们看看发展到今天的,已经有很多年历史的悠久知识,哪一个有这种特性,除非是那些伪知识。所以从知识的稳定性来看,知识并不存在于对比中,对比是一种极具不稳定性的认识,我们通过对比所获得的所谓知识只不过是一种潜意识,并不能说那就是我们所崇尚的知识。
另外看过磨刀石同学的文,总体感觉他是崇尚知识体验的。首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极其推崇,与其大谈其道,不如亲身体验,但是这仅限于小学乃至中学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知识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就连酒也发展出了一门文化,有酒知识了,但是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又如何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呢,摸同学提法不错,狮子捕牛,亲身体验是真,但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已经不局限于一门知识或文化中,我们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驱使也好,还是其他什么目的也罢,但是对于知识的渴望已经超出我们人类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或者确定的程度了,而我们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已经远远不是体验所能获取或确定的了,比如说我们的汉字,造字是经过了漫长而有通过的实验过程的,我们沿用了很长时间,知道了一个汉字的意思和构造,我们只要知道他的写法、读法以及意思适当应用就可以了,这就是硬性的了,但是试想我们要是想通过体验来认识这个汉字,或者通过体验来造一个汉字,不知道这其中的意义何在;在者,科学知识发展至今已经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要将每一个自己必须的知识体验一把,那不知道此身除了体验还能有什么建树。体验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可以加深其影响,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体验的意义,那么我们必将重复无数次的科学实验,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肯定又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而又要花费更多的经历去解决这些疑问,然后又通过漫长的实验去证明这些疑问所带来的困惑,其实这些都是前人所走过了的,我们要是每个人都取重复一遍,不知道其意义何在。当然,这些仅限于真科学,至于那些伪科学还需要通过体验发现其失误来纠正。
另外,动物之所以不需要将捕获猎物的知识肢解,是因为它只需要填饱肚子,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为得过且过,看过狼族传奇,狼父亲只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家庭成员肚子饿了时候才取捕获食物,它没想太多,只需要在肚子饿了的时候去捕食,但是食物在它那仅有的捕猎技术下有时是很难捕获的,像在冬天,它不懂得通过各种手段或者掌握更高的捕猎技巧去捕猎并将食物储存,所以狼在更多的时候是饿肚子,这种饿肚子实际上给它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危机。而人不,人之所以将各种知识肢解是便于自己的下一代更具体,更全面的了解该知识,这不是一种欲望,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求生技能。
另外磨刀石同学所言人类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类的生存条件已经高于一切的动植物,所以人类的要求也就更高,不能说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已经超出人类仅仅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渴望。人类高级于其他动物,必将注定人类的欲望要高于其他动物,而这种欲望从最早的获取食物到后来的地位以及享受等等,就像是在GUN雪球,这个欲望的雪球越GUN越大,大到后来人类只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而不能控制。所以有人常常感叹压力过大,或者已经很难控制周遍的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但是这种欲望对于人类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如果没有这种欲望,我们的嫦娥一号也不会升天,我们对外太空的理解只能处于一种神话的状态,我们不可能潜入海底两万里,知道海底原来山峦迭起。
给讲个故事。有一渔翁,钓鱼技术甚高,一日一颇有经营头脑之人遇见,问而答曰,此亦自己对鱼之习性之了解,感叹老人应该凭借自己对鱼的了解开办一家渔场,老人问,随后何如,人曰可以加强经营,开办分厂,强化自己,积累资金;老人问,随后何如,人曰可以再加强,扩大自己,股份经营;老人闻,随后何如,人曰可以将自己的产业传于自己的后人;老人问,随后何如,人曰可以自己在家钓钓鱼,养养花,安心养老。老人曰我现在过的不就是这种日子吗。乍一看感觉老人颇有道理,有道家思想,但是细想,其实老人家是错的,他忽略了在他创业的这个过程重必将带动更多不富裕的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可以带动于于鱼有关的行业发展,以此让周围有关系的人改善生存环境。
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寄生于LJ堆重的乞丐,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已经足够了,人们的残羹剩饭足以他们生存,但是这仅限于人类已经无限制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言,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人类只是满足于这种需求,那么人类必将被另一个物种所代替,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将自己的生存条件优越化的渴望,这是自然界的法则。
磨刀石同学所谓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什么的我没找到说的是什么,但是人的思想之浩大多变无可预料,确实这两种思想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统治或者影响这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决定人的思想理念的最终还是人的欲望和本能,任何一个流派的思想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其有所影响,但是对一种思想做臣服的人只是少数,我们不能忽略了其中人在多边环境的因素而用这两种思想来统一或者概括所有人的思想。
总结一下,比较只能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而且是最基础的,但是它并不是知识的载体,不能说知识存在于比较中;体验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但是过分推崇必将走很多的弯路,重复前人的实验,虽然在加深认识上有所帮助,但是咀嚼别人嚼过的馍,虽然自我感觉是在品味出新,但意义不大;欲望从其最初的生存需求到现在的享受需求就像在GUN雪球,人可以想象超凡脱俗,但是只能是蚍蜉撼大树,意义不大,能够逆流只能说明个人意识,但是于事无补! 可笑!教育是脑力劳动,生孩子是所有雌性的动物本能,两者岂可相提并论! 呵呵路过:y187: 我讲个故事,和楼主文中的故事雷同,道理相似,但比较易懂。
有两个人在比赛钓鱼,规则是:一天的时间看谁钓得多。我们且称两人为甲乙。
当他们正在比赛时,来了一群游客,要求学钓,甲忙于比赛,置之不理。乙呢?他说:可以教你们钓鱼,但是,你们每钓出五条,得分给我一条。
游客纷纷同意,当时买了乙的钓鱼竿,开始学钓鱼。。。。。
乙倾囊相教,一天下来,乙的鱼最多,并且还卖掉了许多鱼竿,同时还交了许多朋友。 教育?????:y18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