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府店
黄尘古道,一队迎亲的人马走得气喘吁吁,道路崎岖不平,花轿晃晃悠悠……当年,我的大姑奶就这样由大口远嫁到了府店。现在说这是远嫁,似乎太牵强,但在100年前的乡下,这的的确确算得上是远嫁。
后来,做为大地主婆的大姑奶受到贫下中农的批斗,结束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得不也下地干农活。最初让去棉花田里打花顶,我的大姑奶对她儿媳说,不拿棍子怎么打花顶?
大姑奶的儿子是我们极其敬重的表伯。表伯温文尔雅,学贯古今,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表伯的家庭是一个尊老爱幼、和睦温馨的大家庭,深受我父亲的羡慕。
表伯生前每年都骑自行车来大口,我父亲每年也都去府店看望我的表伯。
由大口往东,经引礼寨,过双泉,穿灰嘴,到扒头,奔府店,一路风尘仆仆,我父亲止不住对我表伯的敬仰和思念,这条土路上洒下了无尽的汗水!同样这条土路上留下了我的表伯无数的脚印!
当年,我义无反顾地离开大口到府店上班,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地方是因为人而亲切和美好的。府店也确实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提起府店我感觉和大口一样亲切。
府李路修好后,我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常常往返于府店和大口之间。偶尔也乘许昌车飞奔在207国道上。
最喜欢在冬日的暖阳下骑自行车。路两边是碧绿无垠的麦田,经常点缀着皑皑白雪,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暖的阳光,心中常涌现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感觉。
一晃10年过去了。府店---大口,大口---府店,都有我的亲情我的爱,都是我的牵挂我的祝愿 来来往往,十年一晃过去了,那亲情和祝愿,洒满那亲切而温馨得乡间路上。 大口---府店,两头连接着浓浓的亲情,经过岁月消磨而带着几许牵挂,道路由黄尘古道变成宽阔的府李路,探亲方便了,也体会到了老辈的艰辛。 浓浓亲情,醇醇爱意 浓浓的亲情,难忘的付李路。 在70年代,我表伯奉命将缑山上升仙太子碑的碑文做了逐句注释。后来,张渠老师进行了完善,90年代出书,那时,我表伯身体已不好,后辞世。 本帖最后由 庄学 于 2009-11-8 09:24 编辑
路两边是碧绿无垠的麦田,经常点缀着皑皑白雪,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暖的阳光,心中常涌现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感觉。
感觉不错的文字,展开也许更好。
感觉不错的文字,展开也许更好。
庄学 发表于 2009-11-8 09:23 http://bbs.yanshi.cc/images/common/back.gif
欢迎庄学老师常常来偃师论坛指导。有高手指教,我们收益匪浅。 感谢庄学老师的指导!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短文,草千里老师写这种最多,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没见来 长路变短途,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亲情浓于水··· 浓浓的亲情 浓浓亲情暖人心啊/ 打酱油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