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骑行小分队(生活随笔一)
一俺的骑行小分队俺的骑行小分队,有7个比我老的老头。狮子、大群、老姜、老黄、老李、老王,还有个老徐。狮子是队长。因我参加的晚,70年代从部队转业的老姜总叫我“新兵蛋子”。这一点我不否认。三月底买回“坐骑”,找到组织一是4月中旬。每周六出行,10公里一过,就显得有点气喘吁吁,力不从心。屁股拧来扭去,就是干弹蹭不出路,慢慢就拉到了后边。队长为了照顾我,锻炼我,就有意无意地把我裹在中间,没有办法,只好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般地蹬啊,蹬啊,总算没有掉过队。可一到休息的时候,蹦下车子,那两条腿就像辫蒜似的,软软的几乎立不稳当。人家7个人悠闲地赏风阅景,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手拍着两条腿,腿啊,腿啊,你别又酸又软好不好,你看人家那两条腿多争气。可酸归酸,软归软,该走路了,还得跟着走,咱买辆车子、找个组织,就是找罪受来了。蹬啊蹬啊,两条腿成了机械运动,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要说骑自行车,俺可是从小就学会的了,那年11岁吧,家里有辆老飞鸽28牌自行车,蓝鸽子的那种,据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车子,当时在全村也没有几辆。这种牌子的更是绝无仅有。
那年的大年初一,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闲着没事,几个大点儿的孩子就怂恿着我偷偷地把车子推出来,到河滩里学骑车。相互轮流着学,人家都会了,我还不会。最后几个人一起护驾,前后左右都有人扶着,几圈下来,他们松开手,我也能够在车上稳稳地坐着而不会倒。如今都40来年的骑龄了。我敢说俺那骑行小分队中,他们几个不一定比我会骑得早。
再说骑车技术,我学会骑车是别人全程保护着学会的,不会上也不会下,单独上路时,我会找块路边的石头啊,高岗儿啊什么地坐上去,然后蹬开就走。下车呢,就是往下蹦。以至后来长大了,上车时敢于不踩脚蹬,飞身而上,下车也是腾空而下。敢在田间小路上大甩把,能从洛阳骑一辆推一辆把两辆车子30多公里骑回家。有一次在水渠边小路上“大松把”,被整天屁股不离车的邮递员看见,人家都佩服得很呢。
现在外出骑行为什么倒不如那些比我大10多岁的老头了呢?其实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年锻炼的太少了,腿上的肌肉都是松弛的。人家7个都是骑了几年练出来了的。他们骑行到过首都北京、陕西延安、山西云台、山东孔庙,去年还骑行江西井冈山呢。和他们相比,我连个新兵蛋子的资格也差的远呢。还是慢慢的来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体育锻炼最讲究的就是要循序渐进,练功,练功,功夫下到时,效果自然会显现出来的。
(待续) 呵呵~~~~
草老师的骑行故事听起来也很美啊 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草老师的骑行故事也很美啊 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情去创造世界,改变生活.
向草先生学习! 又见草老师文字,向草老师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