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籍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电影《铜铃》获赞 还原大学生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郭俊华通讯员曲飞帆)5月21日晚,郑州大学图书馆第三报告厅座无虚席,笑声、掌声不断。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马原携同自己的团队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校园电影《铜铃》新片首映式在这里举行。
晚6点半,郑州大学首部学生自拍穿越剧电影《铜铃(上)》正式开始首映。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就连过道上都挤满了学生。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郑州大学大一男生周良翊暗恋学姐沈雪,邂逅相识却又无奈错过的心路历程。故事以周良翊宿舍四位男生的生活状态为主线,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观、世界观的认识与思考。
首映过程中,幽默的故事情节、精彩绝伦的特效令报告厅里响起由掌声和笑声组成的长达70多分钟的“欢乐交响曲”。
对话主创人员:电影创作灵感来自成长之痛
首映结束后,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马原作为电影《铜陵》的编剧、导演及主演,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谈起该片,马原兴奋地说:“初中就开始喜欢拍电影,但是忙于学习,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以后,我的思想起伏比较大,对于这种内心的变化,我一直有记录的习惯,想通过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感谢我们这个团队,历时两年,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谈起创作初衷,马原还说道:“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之痛,上大学后内心与思想的巨大变化,这种撕裂的疼痛感促使我成长,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避免。我想把这种成长记录下来,以此来认识青春。”此外,马原还透露,《铜铃》的下半部已经拍摄完毕,目前还在紧张的后期剪辑过程中,预计明年与大家见面。
专家点评:《铜铃》重燃校园电影新希望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晓伟老师看完影片后予以赞赏:“影片整体感觉非常不错,拍出了大学生的生活,贯穿了大学生的爱情观、价值观、两性观等。有些细节很打动人,四个男生在电影的叙述风格下也有了立体感。我们的学生拍成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尤其是后期特效的制作是一大亮点。”陈老师还表示,如果满分10分,她会打8分。因为从学生的角度看,电影相当不错,应该推广出去。若从专业的角度看,后期剪辑、叙事结构、演员表现等地方还是存在一些瑕疵。
《铜铃》电影的指导老师——郑州大学宣传部老师、广播站站长陈卓谈起此片的创制过程,总结了四个字——“持之以恒”。他亲眼目睹了同学们创作过程的艰辛和痛苦,他说道:“这群学生在拍片过程中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还认为,郑州大学自2007至2009三年间曾涌现出一大批DV爱好者,并掀起了一段校园拍片热。之后,随着那批学生毕业离校,“校园电影”热潮几近陷入沉寂。然而,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门槛的降低,又为校园电影提供了无限可能,《铜铃》这部电影便是重新燃起了校园电影的新希望。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电影团队和DV爱好者加入进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充实校园文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xODM0MzQ0.html {:soso_e179:} 视频看了一遍拍的可不赖。 这几个学生们很能整 啊, {:soso_e179:} 转播微博http://app.qlogo.cn/mbloghead/702f011b1daccb54592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