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生为何不愿意到校外租房?
2007-08-02 作者:刘茂华 来源:新华网正值高校放暑假,教育部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2004年教育部规定说,“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而2005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而这几天,教育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严格教育管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对在校内宿舍和公寓安排确有困难。”
我先讲讲这么一个真实的美国大学校园故事。
68岁的美利坚大学教授约翰·理查森为方便教学想在校园附近租一间公寓时,却找不到合适房源。理查森教授被分配到一个一居室宿舍。4年下来,他已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他欢迎学生的方式就是从一个大塑料罐里拿糖果请学生吃。这位走访过世界许多地方、热爱烹饪的教授每月还要举办两三次自助式晚餐,用北京烤鸭、斯里兰卡咖喱和摩洛哥烤羊肉招待学生。
其实,安排教授入住学生宿舍并非美利坚大学首创,据说这一风俗最早可追溯到几百年前的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引进美国。不过,我们的注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大学生宿舍各类设备的齐全和管理的完善、人性化。
再看看我周边高校的学生宿舍。虽然这么多年,高校也建设了一批批学生宿舍,但宿舍的设备和管理很难尽人意,如没有电风扇、电视、取暖设备等等,宿舍的管理简单粗暴,学生的自由度遭到最大的限制等等。
无怪乎如今的大学生喜欢到校外租房。
我们再看看哈佛大学的学生宿舍。
哈佛大学主要的学生宿舍在哈佛园里,那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红砖房,大多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有着一段段非同寻常的故事。每一座楼房的布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一条共同的走廊连接的几个房间构成一个单元,另一种类型是套间,包括一个自习室、一至四个卧室和一个盥洗室,可住二至六名学生。每一座楼房并没有门房管理,而是设计为智能化楼门,凡本楼学生均可用智能卡开门,而访客要进楼则需通过楼外的电话联系,由被访者帮助开门。在这种宿舍楼里,生活和学习的条件都十分优越。
不过,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幸住进校园。
据媒体报道,目前波士顿地区有56%的学生在校外租房子住,这是学校住房短缺的反映,也是引起波士顿房价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能够有幸入住相对价廉物美的哈佛园学生宿舍已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身份自然也是按学衔来规定的,不过,并非学衔最高的博士候选人才有资格,恰恰相反,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人才有资格。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既是哈佛的“衣食父母”(自费上学),又是哈佛的投资对象(大学毕业的校友是学校的重要捐助者),所以必须倍加小心地照顾。住在哈佛园的学生不仅有专门的餐厅可供就餐,还有专职的训导长负责管理。新生入学时,通常有整整一个星期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和大学教育方式。对新生如此优待,目的还在于培养“哈佛意识”。
听外国朋友说,哈佛大学和很多美国大学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到外边租房,只是学校没有房子可住,他们才去。而我们中国,许多学校有房子给学生住,很多学生却要求在外租房。
原因何在?
我想,原因不在学生,在乎学校也! 这么多天了,沙发还给俺留着?多谢各位了! 想学孙猴子空地画个圈 就想禁锢新时代的学生?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请领导们少吃少喝点 不要太委屈学生 这就是中西教育的差距
我在合肥读书的时候学校也禁止在学校外住宿的 管不了 同学们想方设法 出去住宿舍太LJ了脏不说 还乱 老丢东西!!!! 每天要按时熄灯 等等 太麻烦了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