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07-10-19 10:24:14

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创新超越“羽化成蝶”

2006年06月20日

日前,在偃师举行的省20强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省长李成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善武充分肯定偃师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好,项目支撑有力,经济转型起步早;同时指出,偃师要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奋力冲刺,争取**全国百强县行列。那么,偃师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记者采访了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破茧而出的过程

  记者:原书记,李成玉省长、孙善武书记对偃师冲刺全国百强县(市)寄予很大希望,您怎样看待这一目标?

  原文涛:县域经济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破茧的过程。偃师工业经济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是最早的一批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之一。如今,在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谁停步不前,谁就落后,谁就出局。偃师这几年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够不断打破桎梏,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实现阶段性的“羽化成蝶”。目前,冲刺全国百强是偃师面临的又一阶段性目标,对此我们有很大的信心和决心,相信奋力拼搏,偃师发展将步入一个新天地。

  羽化成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记者:实现这一目标,偃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

  原文涛:偃师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既注重发展速度、扩大经济总量,更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偃师干群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

  建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成为偃师工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电力能源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投资华润电力首阳山二期2×60万千瓦机组项目,力争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60万千瓦。

  机械制造业基地。力争钢制家具产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套(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保持“全国最大钢制家具产销基地”称号。加快农用摩托车产业整合步伐,巩固全国最大农用摩托车生产基地地位。同时,抓好高压管件、模具、电器制造、有色金属后加工(铝箔、铝型材)等制造业发展。

  新型建材基地。全面提升水泥、耐火材料和PVC型材的技术装备水平,把偃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建筑型材基地。

  轻纺基地。加快制鞋业、针织业的设备改造、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建成全省较大的轻纺基地之一。

  化工工业基地。改造、扩建现有化工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化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

  硅材料及电子玻璃基地。加快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区熔硅研磨片等项目实施,打造全国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完成ITO导电膜玻璃、液晶显示玻璃、低辐射玻璃等项目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高档电子显示玻璃生产基地。

  提升第三产业。加快实施投资2.72亿元的二里头夏都和偃师商城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投资2亿元的华夏购物商厦项目、投资1亿元的上海花园住宅小区项目、投资1.6亿元的星级酒店、市体育场综合改造及大型餐饮服务中心等项目,不断壮大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有力支撑。

  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富民进程。

  放眼世界,一切皆为我所用

  记者:那么,原书记,支持偃师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动力是什么?

  原文涛:发展县域经济要有一切为我所用的气魄。思路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世界就是大舞台。偃师县域经济发展会朝着既定目标,整合内外一切有利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不断创新超越,实现新的蜕变。(特约记者 邓金慧)

  来源:洛阳日报



(责任编辑:乐意)

夜的第七章 发表于 2007-10-19 12:07:37

中共河南省偃师市委书记 原文涛
浏览次数:1933 次




      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   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偃师是河南省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步伐较快的县(市)之一。近
年来,偃师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工业抓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主导、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1月份,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中,偃师市的经济总量、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指标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九十二位,成为河南省第二个跨入全国百强的县市。2004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18万元,同比增长3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同比增长12.8%。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骨干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骨干项目是加速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作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县市,过去在宏观上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不足、发展不快,导致县域经济跨跃式发展的基础较差、动能较弱,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基本完成企业改制、盘活现有存量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紧紧围绕偃师各种优势,优化经济发展要素配置,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域工业的外延扩张和增量扩充上,坚持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并重,以大项目招商,招引大项目,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采取大员上阵,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全力开展招商活动;同时,大力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外出招商与委托中介招商相结合,举行集中招商与利用网络招商相结合,依托优势资源、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有针对性地引进重点企业和项目,使项目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批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在我市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先后引进了河南华润首阳山有限公司2×60万KW机组、华润热电公司2×5万KW机组、首龙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精度超薄铝箔、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吨多晶硅、洛玻集团龙门玻璃公司超薄玻璃项目等一批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亿元项目,快速壮大了全市的工业经济实力,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河南华润首阳山有限公司2×60万KW机组项目,是香港华润集团在河南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将被建成中原地区大型绿色环保电厂。预计2006年工程全部完工投产后,将为偃师财政直接增加收入3亿多元。近几年来,通过抓招商引资和骨干项目建设,我市每年引进的超百万元项目都在50个以上。2004年,全市共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5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总额达60.8亿元(域外资金51.6亿元)。
    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总量
    民营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结构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经济形态。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只单单借助外力,还要激活内力。偃师民营企业达1.3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固定资产总额达51亿元,产值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90%,对全市财政的贡献达70%以上,已经占据全市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我们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家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创新企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依托优势产业上项目,依托优势企业扩规模,依托优势产品创名牌”;积极实施“骨干带动工程”、“人才振兴工程”和“名牌兴业工程”;加大资金服务力度,充分让项目、人才、资金向民营经济流动,促使民营经济进一步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止目前,全市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9家,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民营企业达到100余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达到90余家。全市民营企业拥有河南省著名商标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优质产品4个,在全省县(市)中名列前茅。特别是今年洛阳花都金柜集团有限公司的“花都”牌保险柜荣获“中国名牌”,实现了偃师乃至洛阳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该公司成为洛阳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一举**全国保险柜行业四大“中国名牌”之列。2004年,偃师民营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税金2.76元,同比增长23.3%。
    三、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档次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素禀赋,这是其它地区没有的比较竞争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群,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偃师初步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能源、建材、机械加工、化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优势行业和钢制家具、制鞋、三轮摩托车、针织四大产业基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为使主导产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我们结合产业市场发展趋势,聘请经济学家做顾问,超前制订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产业集中区,对特色工业集中的庞村、李村、顾县等乡镇工业区不断完善功能,促使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召集市直经济管理部门、各金融单位在特色产业有关乡镇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标准、发展用地、用电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一些实际问题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并要求限期予以解决;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新设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每年从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大新上、技改和扩建项目的贷款贴息;积极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计划,大力整治产业发展秩序,打击不规范竞争行为,有力加快了特色产业的整合升级步伐。目前,全市优势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钢制家具生产企业达174家,年产钢制家具300余万套,年产值13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40%左右。制鞋业通过招商三引,发展步伐加快,产品档次和质量大幅提升,现有企业400多家,年生产布胶鞋1.8亿双,年产值达到1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布胶鞋基地之一。摩托车行业通过外引内联,分别与力帆集团、河柴集团、重庆宗庆公司、福建三力公司合作,扩大生产能力2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针织、管件、耐火材料等产业也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四、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降低县域经济发展成本
    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唯有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建好了,以诚信、保护、优质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做保证,才能形成环境磁场效应,牢牢吸住、引来内外企业在本地安心生产经营,进而减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阻力,降低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成本。因此,近年来,偃师市委、市委政府借鉴发达地区优化环境的经验和措施,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优化经济环境上狠下功夫,全方位、深层次改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我们及时提供和出台优厚政策,凡上级有的政策都认真落实,外地有的政策都积极给予,外商提出的只要不违反政策,也尽量给予满足;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政府机构、财政体制、城乡投融资体制及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使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企业周边环境、专业市场秩序、“打黑除恶”等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严格执行“20天安静生产日”制度、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审批签卡制”,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及“争创优质服务单位”活动,建设少障碍、高效率的行政服务环境;结合城镇化发展,大力开发城市西区和市、镇工业园区,增强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由于高度重视了环境建设,近年来,偃师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对外形象、地位和吸引力明显提升。
   总之,回顾近些年偃师发展县域经济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火车头,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不断进步的最主要动力。只有工业发展了,经济发展才有质量速度,财政收入才会快速提高,强市富民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跃式大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在今后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偃师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大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教育名市”的既定蓝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加快中原崛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来源:《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

夜的第七章 发表于 2007-10-27 08:22:42

希望市委能 够多给些资料啊

★降み龙★ 发表于 2007-10-27 17:34:09

说道作到做个好领导 偃师父老期待中

银条 发表于 2007-11-4 11:35:18

:y183: :y183: :y183: :y1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创新超越“羽化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