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矿难是山西王君省长的第一政务
遏制矿难是山西王君省长的第一政务从于幼军到孟学农,再到现任省长王君,山西省几年内前后换了三任省长。然而,矿难事故频频发生。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77位矿工遇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值得反思。山西省是一个因安全生产事故多的省份,是一个因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而吸引全国人民的眼球的“血难制造地”省份,更是一个因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繁换省长的省份。
山西省长王君抓安全生产有一句表决心的名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句话透着王君抓安全生产宁愿被煤老板骂,也不愿看到矿工流血的铁腕勇气。然而,王君的决心和勇气仍然没能挡住矿难事故的脚步。就在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两天前,即2月20日,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作为2009年安全生产的“开门炮”,此次安全生产会“规格”很高。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主持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申联彬,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副省长陈川平、张平、刘维佳,全部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王君对11位市长、119位县长汇报作出了严厉要求:“汇报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不能说成绩只说怎么做。”在11位市长汇报过程中,只要说到这两个环节,王君就会“打断”讲话,提出疑问。为了警醒各个行政长官,会上王君两次重复“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表态,并语重心长地说,“谁愿意被别人骂?我们已经哭不起了!在这个位置上就没有退路,就算挨骂,也必须履行职责。”
矿难事故已成王君省长的切肤之痛,遏制矿难似乎已成王君省长的第一政务。其实公众多数能理解,某个地方矿难多发,原因复杂,仅仅问责当地主要行政官员并不是解决问题最管用的办法。每次重大矿难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士,以及公共舆论,都会谈及从安全生产制度上改进,来最大限度减少矿难的发生。可是,谁能想到,王君省长如此勤勉而严厉的抓安全生产,竟然又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笔者认为,不仅山西省要进行深刻反思,而且,有关方面也要进行深刻反思。
众所周知,从中央到地方,狠抓安全生产的调子不可谓不高,相关举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针对官员的“问责制”也不能说都流于形式,然而效果终究难如人意。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纵使各级领导的精力再充沛,智慧再超群,眼光再敏锐,也不能对960万平方公里的任何一个旮旮旯旯都烛照幽微、明察秋毫;而只有将自上而下的指示、监督与13亿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让13亿群众(尤其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矿工)都能有切实的立法参与权、执法监督权,让13亿双监督的眼睛都能睁大起来,则一切有碍安全的隐患、一切制造安全灾难的不法行为终将无所遁形。
对于矿难,中央采取的办法不少,从主管行政机构升格,到地方行政领导(包括省长)下课,到各种规章制度颁行……可效果却很有限。每次矿难发生后,有关方面不可谓不重视,领导到现场指挥救援、停产整顿、安全检查、调查总结、罚款抓人……然而,矿难依旧一次次地发生,死难人数依旧触目惊心。矿难如此顽固,以至于很多人已对遏制矿难失去信心,甚至认为矿难是不可避免的,人力对它就是没有办法。但是,矿难当然不是人力不可抗的。
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王君省长从国家安监总局调任山西省省长后发生的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也是骆琳执掌国家安监总局后遇到的第一起最受公众关注的大矿难。山西这地儿,还真有点“谁去谁倒霉”的味道。王君是半年前到山西处理矿难而“回不来”了,留在那里当省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让主政山西仅377天的孟学农从省长位上引咎辞职。看来山西依旧是领导的“火山口”,恐怕较长时间里都不会改变。
山西开春安全会议刚刚落幕,省长言犹在耳,一场特大矿难就不期而至,难怪在5个月前,这位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接替因矿难之故黯然离职的前任山西省长孟学农时,就有媒体发出了善意的疑问:如果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矿难频发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安监省长”又能走多远呢?
笔者建议王君省长,把山西一次次发生的各种矿难制成“标本”,成为官员、相关责任人员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反复使用,不易遗忘的。如今对于事故,各方往往都很健忘,一个新的事故发生,上一个事故是啥样早忘了。《山石寺各于山西》 很简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立即去除,中国的国情是政府行为主导一切影响一切。不知您能不能反思这个问题? 说得好! 这个问题层次太深,很难分说明白。现在当官的成了高危行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