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娱乐
七十年代,我童年的时候,在农村老家还没有电视。但是有露天电影。傍晚时分,白色的影布刚扯上,前边就来了许多搬着小凳子的观众,也有用空凳子占位置的,小孩子们在跑来跑去的,非常热闹。看到的电影有《闪闪的红星》、《海港》、《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林海雪原》等等,有些电影看过很多遍,记得《渡江侦察记》看了五遍。大口乡中过去叫五七高中,父亲带着我在那里看了《林海雪原》后,拉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走下校门前的陡坡,因为旁边是我们常在那里洗衣服的大水坑。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还跑出村去看电影,前边的人太多了,我们就在影布后边看,当然一切都是反的,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瞌睡了,眼皮实在睁不开了,就低下头眯瞪一会儿,然后再睁开眼就看得很清楚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县曲剧团常在我们大口演出。我记得焦爱玲最漂亮,性格也泼辣,石磙最出名。最亲切的是霞姐,她家和我家住对门,常来我家接水。后来她离开了剧团,很为她感到遗憾。他父亲去世时,一道街站满了人,都是来听霞姐的哭声,像唱戏一样嘹亮。我们村逢年过节有自己组织的唱戏的。唱得最好长得最漂亮的是春贤,她演《朝阳沟》中的银环,还有《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最受乡亲们的喜爱。她现在居住在洛阳,偶尔回老家,总被老家的戏曲爱好者请出来一起吹拉弹唱,很是开心。我村的演《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的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他的女儿后来都曾进过曲剧团。
八十年代,乡政府旁边盖起来个电影院。1985年夏天,我去看电影时还非常拥挤,进门时你挤我抗推推拉拉的。在里边还听过段介平说书,至今还觉得余音绕梁,历历在目。曲剧团演出结束后又为观众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那时我们听得最多也是最好听的歌,让我怀念不已。后来电视迅速得到普及,电影院迅速走向衰落,前些年电影院被夷为平地,如今那里成了崭新的商品街。
童年不再来,童心依然在。好的电影,好的戏曲,好的电视剧,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
(此文作者ys小谭) 把我们小时候的娱乐说给孩子听孩子象听天方夜谭 看起来真是遥远啊。,, 原帖由 冰凤凰 于 2009-2-22 20:36 发表 http://www.yanshi.cc/bbs/images/common/back.gif
把我们小时候的娱乐说给孩子听孩子象听天方夜谭
是呀为了看一场跑片的电影 我们会等到天明 童年的时光真美,无忧无虑的,很天真。。。。。。。。。。。 这是一段年轻人看不懂的历史. 俺那时候经常晚上赶场子看电影类 那时,我经常跟着大一点的孩子赶着去高崖等邻村看电影,路上他们走的飞快,就像现在的暴走吧;有时还在看电影的时候瞌睡,电影散场听见喧闹声赶快迷迷瞪瞪回家走。 在那个物质和文化都非常匮乏的年代,非常少的几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跑几里路看一场电影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还是跑片,这一片放完了,还要等一二十分钟,才能继续看,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不到。 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还跑出村去看电影,前边的人太多了,我们就在影布后边看,当然一切都是反的,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白跑英雄传?
某人酷爱看戏、看电影,只要听说附近村里有总要赶去看。有时空跑一趟,也不后悔。?
一次,几个人商量好哄他,说某村有电影。吃过晚饭后,他独自一人真的跑了去。第二天,有人故意问他:“昨晚放的啥电影?”某人回答说:“白跑英雄传。”?? 好怀念童年的露天电影,童年的古老游戏。现在的孩子只有各式的玩具,成堆的碟片。 是的,童年的游戏也令人怀念,小伙伴们成群成堆在一起玩。还有小人书让人迷恋。 我那个时候只爱好看书。爸爸是教师,学校订有许多杂志,《天津演唱》记载的都是相声之类的,《小说选刊》,《人民文学》等杂志都让我看得忘记了时间。等父母看完电影回家,还得到处找我(我躲在爸爸的办公室里看书,家里没有电灯,学校才有电灯)。 楼主,记得小时候看少林寺,那种场面,无论是露天还是在剧院,人山人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