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GUN全记录(6)
关于beyond我不想多说,dzh有一篇帖子写的较客观。点击查看为Beyond正名:那让我们曾经误解和忽视的历史
beyond是种现象也是一种情结,在这里就不作解释了。
【武汉Mopper联盟】为Beyond正名:那让我们曾经误解和忽视的历史
在“5·27”的北京告别演唱会之后,Beyond就要解散了。在黄家驹已经逝世12年的今天,Beyond在歌坛的影响力依旧如此巨大,相信这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其实,Beyond成立至今22年,几乎就是一部被误解和忽视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回首Beyond的历史,为Beyond正名,再合适不过。
误解和忽视之一:Beyond摇不摇GUN?
Beyond也算摇GUN?这是一个当年可以经常听到的不屑评论,甚至直到今天,也有人仍不愿承认Beyond在摇GUN乐界的地位。
对于内地很多摇GUN音乐人来说,Beyond的音乐不够狠、不够躁、不够力量、吉他声音也不够大。一句话:就是不摇GUN,太流行。可事实是,虽然不愿意承认或者刻意回避,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有哪个北京的摇GUN乐队在成立初期没有排练过Beyond的歌?又有多少摇GUN乐队没有受过Beyond的影响?而这些年过去,北京当年的“愤怒青年”摇GUN乐队还有几支存活?当年曾经不屑Beyond的乐队究竟有几首歌、几张专辑留了下来?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22年前,Beyond刚刚成立,他们早期的音乐是以对理想的抒发和对现实的愤怒为主的,那个时候的Beyond也是“愤怒青年”,他们也做过不少在大型歌坛颁奖典礼先领奖再到后台立刻打碎奖杯的“愤青举动”。但Beyond很快从愤怒中走了出来。黄家驹发现了这个道理:摇GUN并不意味着萎靡,也不是漫无目的愤怒,更不是为摇GUN而摇GUN。摇GUN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真实、一种对于生活和精神的关注。Beyond从此超越了是否摇GUN这个幼稚的命题,正如汪峰所说“Beyond在那个环境下做出那样的音乐,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摇GUN不摇GUN没有意义”。而叶世荣回忆“愤青时代”,也笑说怀念那时的青涩。年轻时谁没有热血?热血和愤怒不是摇GUN的唯一,更不是摇GUN的成熟。
误解和忽视之二:Beyond对商业妥协?
内地摇GUN界对于Beyond的忽视主要是摇GUN不摇GUN,而香港摇GUN歌迷当年对于Beyond的误解是对商业妥协。
成立之初,Beyond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下乐队,自己排练写歌,自己凑钱出专辑、甚至自己找场地开演唱会自己卖票———结果是,只坐了两排观众。而之后Beyond签约出的早期唱片,音乐也依旧是强调地下感觉标榜愤怒,虽然不乏力作,但始终销量惨淡。当中期Beyond开始更重视旋律、更重视歌词的现实性和内涵之后,Beyond才开始了自己的新时代,也改变了华语歌坛的样子。他们真正做到了把乐队形式、悦耳旋律、深刻歌词有机地结合,他们把摇GUN乐从地下带到地上,把摇GUN乐的影响从小圈子扩大到大众。可以说,Beyond的音乐实现了真正的包容。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说,很庆幸Beyond不是一个地下乐队,很庆幸Beyond有一定的商业化。Beyond注定不是一小撮人的Beyond,它的出现就是要影响大众的。他们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摇GUN乐,因为他们影响了整个华语流行乐坛的走向。这种意义,也绝非商业两个字可以概括。
误解和忽视之三:三人Beyond江郎才尽?
1993年6月30日,以黄家驹受伤和之后去世为拐点,Beyond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黄家驹一死,很多人对于三人的Beyond都很怀疑,怀疑他们是否能够继续辉煌,更怀疑他们会马上解散。可是他们并没有解散,还坚持了12年,还一直在出Beyond的唱片,后期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只不过,这些唱片影响力远不如黄家驹时期,所以很多人又说三人的Beyond已江郎才尽。
其实,黄家驹离开之后,黄贯中成为香港音乐界的中流砥柱;叶世荣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鼓手更成为成熟的歌手;家强从事幕后工作多年,去年也出版了其个人专辑;甚至只是短暂加入Beyond的刘志远,也已经成为陈亦迅的制作人。
可以说,在黄家驹去世以后,以三个人的个人发展来说,叶世荣、黄家强、黄贯中都成功地超越了自己,他们的专辑也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可以说他们的音乐没有黄家驹时期流行,也没有黄家驹时期经典,但说他们江郎才尽并不公平,因为决定他们的新音乐是否流行因素很多,有香港歌坛的大环境原因,也有更多的个人音乐方向的原因。因为“5·27”是Beyond的告别演唱会,所以在演唱会上将不会有三人的个人作品出现,但对于希望更了解他们的歌迷,Beyond三子的个人作品绝对值得一听。而三个人各自音乐取向的不同,相信也正是他们分手的原因。
http://www.ewen.cc/images/newspicture/050203_beyound.jpg
只能说是时世造英雄。该出现的他必然会出现。
1997.3月,南昌地下乐团盘古的样带专辑《怎么办》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在国内限量流传,这是中国地下音乐第一次得到民间大范围的检查及承认,它显示了中国地下音乐在长期遭受地上势力压制后一种势在必行的反攻,《怎么办》鼓舞了一批批国内的地下乐队,它是中国摇GUN乐地下传播进程中的一块引路石。
主唱敖博曾在一首《圈》中把摇GUN家族上至“元老”下至“婴儿”骂了个遍,遂一骂成名。他们实践用最粗劣的音乐手段和自己也未必相信的理论去巅覆摇GUN秩序。
盘古做为民间层面上最大的摇GUN名牌,正招惹四面八方的妒嫉、漫骂、仇视、恐赫、蔑视、分崩离析,这些个符合了中国人天性的遭遇加剧了盘古要反的对立面。
我是在《欲火中烧》中认识盘古的。当年对朋可还有着热情。现在听盘古有点受不了,恩,开始老了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6/126dd710.jpg
第一次接触许巍音乐是在《红星1号》里的一首两天,非常颓废底靡的音乐。
昨天居然把磁带找出来了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8/fd4af6e6.jpg
1997年大概是5月,许巍推出首张个人大碟《在别处》,据一位乐评人统计,这张专辑中“幻想 ”这个词共出现了14次。
早期的许巍的歌里,总是充满着茫然、孤独、忧伤、期望……,《在别处》专辑,根本就是给那些天性孤独、充满敏感、忧郁气质的人的最好的抚慰心灵的良药。许巍的声音充满沧桑,带着一点绝望,但在爆发的时候绝不缺乏激情,来自他的心底,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人。
在现实中为了梦想而挣扎,当梦想一个个都离开自己,留下一个人承受一切的时候,那种无助的痛催人泪下。许巍的歌,能组成一副美丽的画面,在金秋,布满落叶的树林里,伴着夕阳,一个孤独的人在此期待黑夜的到来,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充实!
许巍的音乐和声音是我们这代人永远不变的情结,带给我们是那永远伤痛的回忆。
许巍我最喜欢的一张专辑。现在许巍音乐里的符号的变化是必然的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8/7fecaeef.jpg
也在5月,一张中国摇GUN最伤痛哭泣的专辑发行了。《再见张炬》
这是张炬走后2年,这是北京摇GUN圈长达两年的疼痛。《再见张炬》的诞生是必然的。每首音乐的伤痛是来自肺腑的,每首音乐的旋律刺痛着每个摇GUN迷的心。
这是一张埋没了的好专辑。
开篇峦树的作品《那一天》,埙声悲怆,这是一首动听的慢歌,然而一下子你就会被悲伤的气氛所染。峦树的演唱情真意切,比之黑豹后期作品中众多无病呻吟之作,此曲实在是上上之品。
张炬去后的唐朝,已经很难为大家所认同了,专辑《演义》可谓大势已去,往日的雄风早已不在,这和张炬的猝然离去不无关系。在这首《活在你梦里》中,尚可依稀看到当年唐朝的影子。此曲以以一大段老五的吉它solo作开场,继而是一阵摩托车发动的声效,仿佛张炬又开着他的摩托车,开始一段新的征途。
1995年5月11日是张炬的祭日,而6天后的5月17是他25岁生日,故而歇斯创作了这首《生日与祭日的问候》,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歇斯的歌词非常惟美:“那里的春天是否花满地,那里的夏季是否也有雨,你若是听到了我们的话语,就让清风梳理照片上的发际”。
专辑中唯一的一首翻唱旧作是《月梦》,这首由张炬完成作曲的作品在这里被重新演绎,Bass换上了顾忠,合音则是姜昕。“怎能忘记你在身旁/几多欢乐,几多忧伤/怎能忘昔夜月影离合/几多欢畅,几多迷茫/风吹过云影似梦。”丁武吉他原声SOLO配以丁武的抒情演唱,显得凄美无比。
我最喜欢的还是末尾张炬没有发表的《无题》。在这里我们终于有机会聆听中国摇GUN最优秀Bass手的独自演绎。从此,一把曾经激动过无数心灵的Bass就此沉寂了 。
张炬无题试听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8/3dd117f5.jpg
轮回《心乐集》开始向流行音乐的趋势发展
97年11月,清醒乐队发行了他们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录制的专辑,在这张被命名为《好极了!?》的唱片中,不负责任的喊叫声已经变得芳踪难觅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短发、笔挺的西装,清新的吉他和时而兴奋、时而漠然的唱腔。
严格来讲, 这张专辑应该算是清醒乐队的精选集,因为它收录了清醒成军1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因为他们是群诚实的人,所以这些作品便折射出许多不同的情绪,从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出清醒成长的轨迹。清醒成立于1988年,在10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仿佛总是与“不合时宜”这个词有关。 当别人在邓丽君的歌声中迷醉得无以自拨时,他们却被“U2“简约有力的音乐鼓舞着;当别人认为长头发是一张抬高身价的身份证而纷纷省去理发费时,他们却仍旧乐于光顾街角处的发廊; 当别人在比赛谁的效果器最脏,谁的摇GUN乐最棒时,他们却把那个叫做“失真”的铁块扔进了LJ箱;当别人在振臂呐喊,他们却闭上了嘴………………
主唱沈黎晖
吉他手于凯
91年贝司手刘维加入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9/09566c1b.jpg
12月出现记张瞩目的专辑
1.王磊的《一切从爱情开始》
专辑制作上完全属于自主的,想独立电影:破烂的录音棚,筒陋的八轨机,自己包办了全部作品的创作、配器、演变乃至录音合成,并不做任何母带后期处理。
整张专辑穿插川、汉剧唱腔。显得怪异。天国浪漫曲的吟唱显得既单纯又深邀。
有人说王磊是傻,这是因为他唱摇GUN有鄙视摇GUN,是摇GUN人又骂摇GUN人,很多时候,很多乐队是从摇GUN走向流行,而王磊属于流行走向摇GUN。王磊 96年后音乐才从民谣摇GUN和硬摇GUN走向平克·弗洛伊德式的摇GUN。
,《一切从爱情开始》是一张以木吉他为主的纯原声民谣唱片。 仿佛王磊在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忧伤又茫然。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9/c9b6e030.jpg
2.苍蝇乐队的《The Fly》
听《The Fly》,最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这是所有听过苍蝇的深刻体会
这张专辑里苍蝇不仅将Punk、Grunge、No-Wave、Noise这些最具造反意识的摇GUN风格糅合在一起,甚至将Metal、Jazz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风格掺杂在一块,形成一套用既定风格独特摇GUN语言。有人说苍蝇属于一颗BoB!!!,说的很对,他毫不留情的摧毁了中国的旧式传统摇GUN。
听苍蝇我想打人,有种被关在屋子里看着别人玩球憋的慌的难受,有时候一种熟悉的音乐风格出现,或者是某组和弦行进让你渐入佳境之时忽然变成一组毫不相关的噪音。我kao,怎么会这样,怎么不继续下去?
苍蝇是没有任何章法的、极具破坏力的,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狂躁之音,一遍又一遍地刺透你生茧的耳膜。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9/99488be4.jpg
3.子曰 《第一册》
前面仔细介绍了子曰的风格 这里不作介绍了,看看这张专辑
还是那样,专辑建立在平民这种身份上的吟唱,摇头晃脑的方言夸张的情绪,怪异的唱腔,不用吼,子曰给你“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民间底层的故事。
第一首歌叫做《乖乖的》,关于你老子那段天津方言念白已成了子曰身份的标志,把教育中最严肃的部分转化成黑色幽默,抛开那些令人听来发笑的俚语,在秋野夸张的变形及贝司郁郁的压抑跳跃中积蓄着一个解不开的叹息,那些成长的尴尬使这首作品升华到对青春的追问,像一首挽歌。
《相对》则有着浓重的崔健影子。看过它的mv,风格标新立异,叫人看着有点傻,虽然这歌缺少子曰一贯的灵气,但是它却是最动听及被传唱的。
…………
《磁器》、《梦》、《门前事》、《酒道》
对子曰总的来说缺少对他的激情,他是一个被时代扭曲的乐队,发展?变异?堕落?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19/a8661fcb.jpg
4.张楚的《造飞机的工厂》
这张专辑实际上是《孤独》的延续和演化,张楚的其中那孤独的声音显得更加高亢并凄凉,专辑中的音乐走向了怪异的极端,更加无规律并随心所欲;歌词里表现出的睿智很令人费解,思想的那种无绪状态更使人难以适应,这恐怕就叫做曲高和寡吧?我总在怀疑,现在的张楚是否真的会被什么人理解,专辑告诉我,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20/a1333b74.jpg
97.5月鲍家街专辑《鲍家街43号》发行
鲍家街43号乐队成立于1993年11月,当时的成员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并以母校的门牌号码为乐队命名。次年2月,乐队首次参加演出。94年5月,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作,成功地担当了话剧《浮士德》的全部音乐创作及配乐演奏。此后3年间,参加各种规模演出数百场,很快成为北京新音乐生活中相当耀眼的一支主力军。
鲍家街有着属于极其专业的音乐技术和理论功底。初期的乐队以布鲁斯音乐为主,后期作品的音乐思想也由对个人情绪的流露,关注到更多的社会性题材。《晚安,北京》也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晚安,北京》也完成了乐队音乐创作走向的成功转折。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20/3fe8c1d6.jpg
灵魂人物汪峰
鲍家街43号乐队发起人. 1971年出生于北京, 自幼在中央音乐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并完成本科学业. 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训练至少10年以上. 17岁开始涉猎流行音乐, 并开始创作歌曲, 19岁确定发展方向, 至今, 具有优秀的词曲创作, 制作及演唱能力.
说汪峰是“摇GUN新教父”太过了。但汪峰的音乐颠覆了颓废、愤怒的传说,是一种开拓,但某些音乐又过于的流行话了。
但个人认为汪峰缺少灵魂性的歌曲,人文性的音乐能引起平淡的共鸣确不能让人激动,也许这就是汪峰-要让摇GUN好听点。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8/20/b95f3ef2.jpg
页:
[1]